究竟是不是不仁不义不孝。
栎阳公主舌战群儒。
和儒家弟子辩论是一件非常令诸子百家感到头疼的事情。
因为他们有时候会不谈事实、不谈逻辑,只谈子曰以及子曰。
巧了不是,知韫也喜欢。
你说子曰,我说孟子曰,你说孟子曰,我说子曰,再不然还能曾子曰、子思子曰、荀子曰,反正儒家的先师大贤这么多,她总能找到逻辑相悖的子来曰一下。
用魔法打败魔法。
用儒家打败儒家。
就算在座的诸位荀门弟子其实没那么喜欢讲子曰,但没关系,知韫喜欢,可以把他们强行拉到熟悉的赛道上,然后用她几辈子的丰富经验来打败他们。
“……”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闻义不能徙,闻善不能改,是吾之忧。”
栎阳殿下满是疑问。
“可见孔夫子也是赞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的,既如此,又为何要如此崇古呢?”
矛盾不矛盾啊?
“生前都会有错处,难道去世之后,就立时变得完美无缺了吗?”
小姑娘神色认真,“做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先贤们著书立学,不正是想要以毕生所学托举后来者,希望后来者能够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吗?”
“……”
荀子看得瞠目结舌。
就栎阳公主这对儒家经典信手拈来的程度,还需要老师教吗?
她已经走出自己的道了啊!
她今年是三岁还是四岁来着?自学竟然能学到如此地步?
老夫子恍恍惚惚,转头看向秦王,却见他深邃的凤眸中是藏不住的笑意,满满的都是对女儿的骄傲之色。
荀子:“……”
行吧。
也确实该觉得骄傲。
等到送走了得意洋洋的秦王父女,荀子温和地看向一群没辩过的弟子,摇头失笑。
“也不必觉得气馁。”
他和蔼地看向自家弟子们,温声道,“栎阳公主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求学问道,本就是求自己的学、问自己的道,若一味地盲从师长,又如何能寻到自己的道呢?”
继承、发扬而已。
老夫子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