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水的华裔官兵。
起初,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集团,对大楚帝国征召40余万黑人士兵尚表示不满,他们更希望由华裔士兵填补战线。
大楚帝国方面的回应很简单,也很直接:
那就是英国远征军中的英印军团,法国军队中的阿尔及利亚和其他非洲殖民地士兵,同样填在战壕的第一线。
英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印度次大陆的血不流干,大英帝国就不会输掉战争”。
既然英法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有效的降低伤亡,那么大楚帝国同样可以。
整个欧洲远征军共编设了20个暂编师,官兵总员额约二十三四万人。
除去华人官兵以外,黑人土著士兵总计约有20万出头一点,剩下的20万全都是补充兵,用于战斗后的损失补充。
这样的设定,就是考虑到欧洲战场环境的残酷。
在空前血腥残酷的阵地战中,几个师兵力拉上去,快则一两天,慢则一周到十来天,就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没有足够的补充兵,一个师的编制很轻易的就会被打光,这非常影响士气和长期战斗力。
回到当前
唐保国上将能够理解司令长官心中的失落,相对于西线战场的万众瞩目,东线战场的色彩就暗淡多了,也不怎么受欧洲各国的关注。
沙俄军队在东线战场上折损了七八百万士兵,也仅仅是一笔带过,没有泛起多大的波澜。
英法联军在索姆河战役与凡尔登战役中共计损失260多万人,前者是“地狱战场”,后者是“绞肉机”,被宣扬的满世界都知道,这就是两者间的区别。
1917年3月初的突尼斯城,仿佛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军营,街道上往来的熙熙攘攘人群中,十个有七八个都是军人。
有少数黑人士兵,但大多数都是华裔官兵,他们搂着当地白皮肤女子招摇过市,在这座城市里发泄着几乎用不完的精力。
徜徉在这座极具异域建筑特色的城市中,穹顶的宗教建筑和狭窄小巷里,到处都是南腔北调的华人面孔,出征前的最后疯狂。
在总计60余万的第一批抵达地中海沿岸军队中,中非黑人仆从军士兵就占了二十多万,剩下的还有20多万成建制调动的帝国现役军队,以及总计十几万人的新组建师团番号。
这么多的兵力分散在地中海沿岸的约旦王国和突尼斯,以及英国沿海城市中进行适应性训练,就显得人潮汹涌,整座城市都成了大兵营。
远征军指挥部旁边教堂的钟楼上
这个极具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