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毕竟是英军成就了德属东非德军的赫赫威名,两者关系非常好。
英国麦肯瑟少将麾下的东非远征军序列中,主力是1.5万人的4个英印旅,基本上由白人军官加印度士兵组成,战斗力实在不高。
最有力的拳头部队,是由一个纯白人组成的北兰开夏营,还有一个战斗力最强的廓尔喀步兵营。
可是前者,麦肯特少将舍不得用,一直攥在手里当做远征军司令部的守卫部队。
后者只有一个营三四百人兵力,在这一年多的战斗中伤亡了一半多,再用下去就废了,还需要万里迢迢的从尼泊尔补充。
从战略角度去看
多一个英军投入非洲战场,就意味着少一个英军投入欧战,更不用说英军所需的武器、装备、补给、医药等等,都是一笔不菲的投入。
保罗少将要尽可能地帮助德国在欧战获胜,就要最大程度的消耗英国非洲远征军,这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与楚国军队打生打死,只是无用功罢了。
即便打赢了,那有什么意义吗?
抱着这样的态度,保罗少将将德军的主力转移到中南部,更加强了对英军的袭击,这弄得麦肯特少将叫苦不迭。
谢特,说好的分担压力呢?
俗话说的好,怕什么来什么。
德属东非的中心城市多多马,这是一个聚集了三四万黑人土著的城镇,到处都是低矮的窝棚,杂乱不堪的街景,显得破败而无序。
在城市中心几百米的范围内,有高高矗立的新教教堂,白色岩石外立面的殖民大楼,还有附近修建的考究的德式小洋楼,只允许白人进入的啤酒馆和咖啡馆等等,透露出德国二十多年殖民的痕迹。
如今这里成为了英国东非远征军的司令部,麦肯特少将率领着两个英印旅和白人兰开夏营共计八千三百余人主力,就驻扎在这座城市中。
来自达累斯萨拉姆的粮食和作战物资,需要经过87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才能送达多多马。
这一路上崎岖不堪,雨后浸泡的土路更是大坑连着小坑,就连三轮车都难以推行,得靠着人抬肩扛才能通过。
为了维持在多多马前沿的驻军,有十几万黑人劳工日夜奔波在这条艰难的运输线上,每周都有上百人死于各种意外。
这还是正常情况下,若是爆发了瘟疫或热带疟疾,那损失的人力就难以统计了,动辄就死一大片。
多多马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相当于人的肚脐那儿。
在德属东非殖民地中,多多马距离东南西北都不足七八百公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