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拉群岛,其优先度充其量只能排在第八到第九的位置。
等到满足前述地区因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浪潮所需的劳动力缺口,给香格里拉岛补充移民人口,鬼知道是猴年马月了?
现在的情形
已经不是三十多年前皖北李氏一门两总督的鼎盛时期,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尊奉皇命,1901签署丧权辱国的战败条约后。
心中郁闷难解,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
岳父李翰章于1895年告老还乡,早在1899年就病逝了,官场上早就人走茶凉。
北方神洲各地官府频频设置移民障碍,再加上清庭开放进入东三省的禁例,历史上原本就曾出现的闯关东大潮,如今再度呈现。
这进一步分流了陕晋鲁豫等各省的流民,使则南下泛舟出洋人口大幅减少。
当今时代的消息闭塞,民众大多愚昧迷信,非到万不得已的程度,谁愿意抛家弃子下南洋去闯一条生路?
再加上楚国移民政策的变化,相较于建国早期最高峰每年近400万的华裔移民,现在年均移民总数不足百万。
近几年来,大致在年均八九十万移民的数字上下浮动。
总共就这么点儿北方移民,优先度排位居前的几个地区分一分,到香格里拉岛已经没多少人了,这两年来尤其明显。
另一个方面
大楚帝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老病死的情形难以避免,年均死亡人口从原本的百余万人,迅速上升到年均一百六七十万规模,遏制了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
预计今后几年
年均死亡人口还将持续上升,总量会超过年均200万,相当大程度抵消了新出生人口的增量。
这使得大楚帝国人口增长曲线趋于平缓,也是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好在有了爪哇二千余万土著人口劳动力的补充,大楚帝国暂时还不缺乏底层劳动者,至少可以维持七八年的样子。
现阶段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制定的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对人口增长减缓表现的极为淡定。
以大楚帝国如今一亿二千四百万总人口的体量,对人口数量的追求比较佛系,转而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
主要是推广普及5年基础教育,发展广播,报纸,电影,照相等新兴文化产业,聚焦于华夏民族主义这一主题,强化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凝聚力。
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够大踏步的前进。
大楚帝国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