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然后在村子里集合,有惩戒总署的领队点名查数。确认无误之后,再领着到下一个村子去抢收抢割,如此反复。
大楚帝国境内一直都是这个规矩,只不过这十几年来,已经很少有土著苦役犯了,大多数是由新移民组成的麦客,在农忙时节游走于各村镇。
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战争过后,大量的爪哇苦役犯遣送到本土各岛,这一传统重新又拾了起来。
在这夏收时期
本地驻军和民兵也加强了最重要的道路,关隘的驻守盘查,就是为了防范监管中的苦役犯逃窜,离队和突发情况,能够及时的镇压。
几乎在每个村镇的重要卡口,都会有持枪民兵驻守。
这些土著苦役犯几乎无处可逃,他们不会讲国语,也不会讲方言,一查包准露馅,迎来的只能是更加酷烈的惩处。
包庇苦役犯的本地华裔农户,一经查实,同样会给予严惩,剥夺财产并处以1~3年不等苦役。
每年都有人在这上面栽了跟头,这也警醒了其他人,千万不要用所谓的同情心去挑战帝国的法律法规,代驾绝对承担不起。
总体而言,这套体制运行的还不错。
由于劳作的田地中有很多土著苦役犯,有一定的危险。这让随身警卫的郑大强中将高度警惕,在周围拉出了几道防御线。
在他的强烈反对下
大楚皇帝郑国辉也不好随意的走到底层民众中,只是在村子里,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乡绅和村民座谈,每一个人都经过严密的搜身检查。
通过与乡绅和村民的座谈,大楚皇帝郑国辉对基层农村的发展较为满意,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比如说建立村公会,每三年由村民选举村长,村会计和村民兵队长,要村务公开,推行村民互助的作法。
村长最多连任两届,要形成固定制度等等。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而农村是最基层的社会生活组织,是组成人体器官最基本的细胞,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通过这几十年的实践,传统以乡绅为主的封建社会农村,现在看来弊病很多,要循序的进行改革。
在帝国发展的一一重大战略达成以后,大楚皇帝郑国辉有时间和精力,把重点投入到基层乡镇的制度建设中来。
传统以乡村为主的封建社会,政府虽然省时省力省心,可坏处也不少。
比如乡绅富户之流,在没有权力制约的情况下,容易目空一切,鱼肉百姓,横行乡里变成土霸王。
进而通过家族联姻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