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综合其他 > 南洋风云1864 > 第144章 楚军全面整编

第144章 楚军全面整编(2 / 6)

都需要消耗大量钱粮。

至少在今明两年内,都需要大量贴补钱粮,使之逐步发展起来,摆脱财政的持续供给。

以帕加迪安和陵水为首的早期4个县,每季缴纳的钱粮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对持续的开荒拓殖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在棉兰老岛的整个南部环海湾平原地区,随着华人移民的大量涌入,如今已不存在撂荒的土地,尽皆被利用起来。

下一步的粮食增产,主力就要靠伊皮尔县和伊力甘县所辖的拓荒垦殖田地。

根据拓荒计划,这两个县在本年度结束前,约莫新增土地35万亩,主要依靠烧荒,开垦为主。

1867年度,上述两县还要再继续开垦拓荒不少于45万亩田地,使得两县田地增长到100万亩以上(注,含原有部分已开垦土地),成为新的粮仓。

北伐弗朗基人成功后,这新设立的县也要贡献粮税,支持华人移民大规模成建制的落户在吕宋群岛和宿雾群岛上,度过初期的艰难时刻。

这也是大规模开荒的意义所在,生产更多的粮食,支持向北征伐。

在帕加迪安县,棉南县,金沙县,陵水县这些华人移民安置较早的县份,并不是说土地资源开垦殆尽,而是有极大的挖掘潜力。

上述四县,目前已开垦利用起来的田亩,只占到辖区总面积的17%。

还有大量的山荒坡地,河滩与连绵的森林没有有效利用,这些地区,也是今后发展种植园的重点。

郑国辉提出农业生产的口号是“宜田则田,宜林则林,宜山则山,发展特色种植,不拘粮米一道。”

棉兰老岛本就是热带林果资源丰富的地区,瓜果品种众多,极为适宜香料,烟草,咖啡可可,蔗糖,油菜,水稻,天然橡胶,椰果椰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产量相当喜人。

不限于哪一种农产品?

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

以稻田为例,如今华人移民耕种的稻田亩产量在240~280斤左右,亩均征粮税1.5担。

这比当地土著人望天收的粗放管理,产量要增加一倍,彰显出了华人移民的种田天赋。

每担100斤,1.5担就是150斤,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关键此地是一年三熟,一亩地可以反复征收三次粮税,这个可就厉害了。

户均10亩地,每个农户一年上缴粮税在45担左右,自家还能剩下二十几担稻米,即2300~2600余斤。

现在普遍一个佃户就是一男一女,这么多粮食吃不完用不完,哪怕女人

最新小说: [网王] 我在幸村的电脑里 温水煮青蛙 逃婚后谈了个穷小子[星际] [综漫同人]文豪拯救世界 乱世逃荒路 重生后和死对头HE了 重生娇妻是大佬 允相(民国) 不算卦就会死(穿越) 男人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