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中晚,按宫中故老相传的规矩,这几样时鲜是一定要备的……凡遇雪,凡暖室赏梅,吃炙羊‘肉’,羊‘肉’包,浑酒,牛‘乳’,二月,食河豚,芦芽汤,三月,烧笋鹅,吃凉饼,糯米糍粑,四月,吃樱桃,吃笋‘鸡’,吃白煮猪‘肉’,五月是雄黄和粽子,皇家也不能免俗,算是与民同乐了,六月吃过水面,七月吃鲥鱼……这样一年排下来,一百年都不带换的,万历当然也不必在这样的事情上与祖制过不去,反正做了他也不吃,皇帝的膳食,除了由太后和郑贵妃这里的小厨房做之外,当宠的太监们也是轮班孝敬,每到轮值的太监,一个月不‘花’大几千肯定过不了关,就冲这一点,太监们也得拼了命的捞钱,开辟更多的财源,不然光是伺候皇上吃饭都伺候不起了。
郑贵妃这里却是不同,热气腾腾,洒着葱‘花’的蒸糊油饼,香气四溢,碧粳米粥热气腾腾,配着几样‘精’致小菜,万历一直看到天光大亮,两宫的火彻底熄灭才进来,早就饥肠辘辘,虽然一脑‘门’子的官司,也是忍不住食指大动,不一会功夫就吃了个七七八八,‘摸’着肚皮道:“好饱,拿二两银子赏厨子去。”
“是,臣妾谢赏。”
“咦?”万历诧道:“这是你亲手做的?”
“那是,”郑贵妃得意道:“养那么多厨子做什么,臣妾一样能做的很好。”
“何至于此……”
万历嘀咕了一句,感觉又被这爱妃给挤兑住了。
明朝规矩和清季不同,各嫔妃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大太监和普通的太监都可以搭伙自己做饭吃,只是普通太监和宫‘女’当然不能大动烟火,只能用炭火蒸着和炖了吃,几个大太监,特别是备办皇帝伙食的,都是养着几百个厨子,郑贵妃这里的小厨房也有几十号人,不过最近郑氏不停的哭穷,这会子又是将了皇帝一军。
郑氏也不多说,效果到了就行,堂堂皇贵妃用不起厨子自己动手,皇帝心里不难过才有鬼,过犹不及,也就不多说了。
“外头有臣子到了么?”
吃饱了肚皮,万历开始询问赶过来的大太监们。
张鲸,梁永几个早就过来,司礼监御马监在内的各大监司有头有脸的都站在殿内,那些次一等的就只能站在廊檐外头等着,院子里头也全是戴着三山帽穿着各‘色’曳撒的太监们……要不说皇帝喜欢家奴呢,这边一出事,太监们就全赶了过来,一个个都是忠心护主的模样,任你皇帝心里再提防,也得心里偎贴,感觉毕竟还是家奴贴心和忠诚吧?
“回皇上,现在外头只有锦衣卫都督张惟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