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综合其他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1318章造船行业的发展

第1318章造船行业的发展(2 / 4)

耸立,冯应昌引着宋应升上了石墙,便见附近的石墙足有十多道,每两道为一组,都是平行的。

两道石墙之间隔着大概十丈的距离,石墙下宽上窄又一级级的台阶构成,两道石墙之间是个“u”行,底部是一条水渠与南渡河相连。

宋应升站在墙顶,“u”形墙的底层台阶上站着数百人,他们正喊着号子,将一艘受损的西式炮船,拉到两墙之间船台。

“宋大人,这时造船和修补船只的船台!”

宋应升是宋应星的兄长,是明朝最精于制造的人才,他只是往下一看,就明白了这两座石墙的做用,一艘西式的炮船刚好可以放在两墙之间,而“u”形墙从底部到顶部的层层台阶,则方便了工匠对船只的维修和制造。

他看了看整个船台,指着远处的几面石墙,不禁问道:“都是造西式帆船的么?”

这些墙面之间的距离比较窄,石墙又比较高,而福船相对而言船身比较宽,没有多曾甲板,船也矮上一些,所以宋应星一看就知道不是造福船的。

冯应昌忙回道:“福船也造,不过不在这里,这里主要是造西式帆船。福船速度慢,火炮配备也不多,在南洋航行还可以,一旦过了柔佛(新加坡),进入天竺海,遇见了西夷的战船,打不过,也跑不了,就十分危险,所以广州的海商最近下的单子,都是西式的快船。”

宋应升点了点头,“那冯老这个船厂造的过来么?需要些什么,尽可给朝廷提要求。”

“哪能造的过来,若是现在下单,最早也要等三年才能拿到船。”

宋应升有些吃惊,“要这么久?看来要加紧扩大规模才是。”

既然造船的缺口这么大,看来朝廷扩大船厂,增加船厂数量的计划可以执行了。

冯应昌摇了摇头,“宋大人,光扩大规模可不行,主要是有些原料根不上,比如这桐油产量就根不上,所以光扩大船厂的规模,用处并不大。”

商业社会的变革,就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趋向于更复杂,更加系统和亲密的协作。

宋应升一听就明白,就拿简单的织布来说,传统的社会自己自足,一个人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并不需要与社会协作,但商业社会中的工坊织布,就需要与各种人和行业发生关系。

首先得有人种棉花,其次采购原料的需要知道原料价格波动,从哪里能获得廉价的原料,降低织布的成本。等布匹织好之后,还要染色,这又需要采购染料,最后销售时,还需要掌握各地的税收,海上的气候等等问题。

原来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

最新小说: 强制文男主别黑化,你老婆是娇宝 我在修仙当海王 生存游戏[无限] 穿成女配?我把疯批病娇训成狗了 你出轨白月光?我提离婚你急什么 楚爷,夫人说你是舔狗! 妖王孙悟空?方寸山团宠小师弟! 官场:转业后,两年入厅五年进部 剩颗螺丝钉,你问我J20能修吗 恶毒女配囚禁男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