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当特工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朝廷脸面

第二百一十二章 朝廷脸面(1 / 3)

就在徐国难设计脱身计划秘密返回东宁府之际,结束和谈使命的明郑使团乘坐六桅航船,黯然从漳州码头拔锚起航,顺着奔腾漳江驶向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

和谈破裂是意料之事,圣明天子康熙扫平三藩一统海内,兵强马壮威名远扬,占据政治军事诸多优势,雄心勃勃想要打造万年不易的铁桶江山,立意灭除华夏衣冠消除隐患,自然不肯轻易答应明郑仿高丽例,不上岸不剃发,留下大明海外领土遗祸子孙。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汉人数量比旗人多出百倍,倘若留下前明遗老遗少到处蛊惑人心,传播华夏文明于海外,焉知百年之后牛羊般驯服的懦弱汉人会不会在时代伟人鼓动下重新焕发民族意识,群起攻之把旗人赶回关东苦寒之地,亡族灭种再也难以翻身。

康熙一代雄主熟读史书,自然明白民族战争从来都是遵奉丛林法则,满清崛起以前雄踞草原的匈奴、鲜卑、契丹、蒙古,哪个不是称王称霸威名远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所向披靡,蒙古铁骑踏足多瑙河畔,十万欧洲联军灰飞烟灭,闻风丧胆的欧洲人惊呼为上帝之鞭,最终全被崛起后浪拍死在沙滩上湮没无踪,倒是素来文弱讲究礼仪的华夏文明千年以来始终不绝如缕,屡经苦难还是踞立世界之林。

满清不过是大金女真残存遗种,占据关东苦寒之地艰难度日,原本只是想要自立辽东称雄一方,趁着明朝内乱侥幸入主中原已是邀天之幸,若是留下明郑踞守台湾保留华夏衣裳,岂不是遗祸子孙后患无穷。

因此康熙的谈判底线是郑克塽率军上岸投降,剃发易服解散军队,明郑官员可以封赏高官厚禄永享富贵,这与称臣纳贡想要自立台湾的明郑朝廷和谈期望距离颇远,虽经姚启圣多次居中调和,秘密和谈最终还是黯然宣告失败,走上了武力解决的不归之途。

康熙之所以重用施琅冷落姚启圣,打的就是以战迫降主意,毕竟海霹雳精通海战,与国姓爷又有生死大仇,绝非鼓动唇舌招抚议和的文官姚启圣可比。

然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圣明天子康熙当然不会对手握重兵的施琅全盘放心,除姚启圣戴罪留任福建总督相互挟制外,特地下旨哈善以驻防都统身份参与攻台战事,派出大批旗兵训导福建水师,目的在于以满制汉防止施琅做大,灭亡明郑之后生出勃勃野心。

吴三桂坐镇云南富可敌国,清廷步步退让予取予求,最终抵不过野心诱惑悍然领兵造反,殷鉴不远康熙自然不会对施琅企图自立台湾王流言无视于衷,施展制衡手段提早布局确保无虞。

施琅当然明白康熙的疑

最新小说: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杀敌换媳妇?我一人屠城! 咱家世代贼寇,你小子考上状元了 你一小黄毛,咋就族谱单开了? 臣妻多娇 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 乱世荒年:我每日一卦粮肉满仓! 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