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不是那么高的。
原本朱瀚还想着,把建造燕京这个头功,直接放到刘崧的身上。
一字并肩王。
这个变化,让朱瀚的嘴角情不自禁的翘了起来。
刘崧这种人的好处,就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自己的信念。
朱瀚现在这副模样,看起来可不是来带他们发财的,更像是来要他们命的。
大同这边的事火急火燎不敢耽搁,燕京那边的事朱瀚也同样不敢有伴点的大意。
可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华夏本土原本的齐国了啊。
但是以大明现在都体谅,那些战争其实就跟角剿匪没有什么区别。
是负责沈万三,在大同所有生意的总掌柜。
那是真的有人家,因为这个徭役而搞得家破人亡。
但是这个人的心却是正直的。
对于英王能够制造出如此奇妙的奇技淫巧,也是惊叹不已。
甚至有一些朱瀚都没有发现的小问题,也被刘基发现,并且及时查漏补缺了。
就比如一个中年掌柜,此人名叫沈帘的。
刘崧虽然正直古板不知变通,却绝对不是一个愚蠢的人。
先是给他们各种便利,吸引他们这种商人过去。
刘崧对此坚持己见,自然不肯听从。
毕竟,新国都的建设,也同样关系到大明的未来。
所以朱瀚直接大手一挥,让刘崧权利支援刘基关于扩大铁路建设规模的提议。
不过斟酌许久之后,最终还是把笔给放下了。
卸磨杀驴?
所有粮商,心中都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了这个词。
这样的人如果一个弄不好,也未必不会成为历史上胡惟庸那样的人。
心中如此提醒自己。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怕朱瀚。
哪怕燕京现在很有钱,也不敢轻易下这种决定。
虽然朱瀚从来不担心,刘崧会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尤其是,燕京现在是利用雇佣,来代替以前的徭役。
再加上各个方面加急准备。
治理民生跟打仗,那是完全不一样的,绝对不能套用以前的经验。
如果放在另一个是空的大明,刘崧这种缺点根本就不算是缺点。
工钱少不说,百姓们还得自掏来回路费。
在目前大明朝堂上的官员之中,朱瀚最看中的人,除了李善长胡惟庸以及刘基这种,能力特别突出的官员之外。
大同府原来的知府衙门公堂,许许多多衣着华贵的粮商,脸上全都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