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察缺补漏,纵其放手一搏
并且,据被抓的人招供,他们虽然没有对我有加害之意,却是想要将我掳走。
庞某及家人尽皆愕然。没有人知道,我一个才15岁的孩子,又何时得罪过你王穿之!
而且,几乎是同一时间,与我庞家交好的诸葛亮一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并且,襄阳书院也发现有黑冰阁人员渗透。
恩师司马徽担心自身和学生们的安全,不得不隐姓埋名,带着我们去了荆南,在荆南的一处深山古刹中避世而居。
这一住就是三年。
三年后,出来游历,原本以为将军已经忘了庞某,没想到才刚游历到晋阳,便被将军拘押。庞某实不知何时何地得罪将军,还请将军解惑。”
原来是去了荆南,还是深山古刹。
难怪这几年黑冰阁一直查不到他们的行踪。在这个时代,本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随便找个村子,别人都很难找到,何况是荆南那种动不动就几百里没有人烟的深山。
而庞统出山之后,便来并州。
并且,还是趁着王通去晋阳书院时,跑去书院门口。至于跟王通的亲卫发生争执,以庞统之聪明,也必然是故意的。
故意与亲卫争执。
目的是为了引起王通的注意。
再回想一下庞统在书院门口说的那些话,几乎每一句看起来都是在跟亲卫争执,但每一句又都是说给王通听的。
其目的,一方面是想查看王通的为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创造机会,让自己获得王通的重视。
看来,这个庞统。
也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
“将军,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见王通愣神,庞统再次在旁提醒道。
“这事……还得从很久以前说起。”
王通的脸色突然变得异常凝重起来,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缅怀和悲伤,声音低沉地问道:“士元今年贵庚。”
“已满19岁。”
“这就对了。
王通一脸肃穆地说道:“很久以前,那时候我还在华雄帐下做小兵,在一次与羌人作战时,有一位李姓袍泽为我挡刀而死。
临死之前,他满身是血的躺在我怀里,对我说,他大约在距今20年前曾经在襄阳生活过一段时间,还说他……他邻居家的孩子名叫庞统,自幼聪慧异常,是个可造之才。求我将来要是发迹了,一定要好好对待那个孩子。
后来,我做了并州牧之后,想起李兄弟临死前的嘱托,便想将你带来并州,拜在我的岳父——海内大儒蔡邕门下,做我岳父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