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症状。目前来看,我们是不需要用药干预的。”
“你的男朋友感觉到受伤,这很正常。我们可以向他解释,你的回避不是拒绝,而是调整节奏。和他无关,是你自己安全感建设的过程。
健康的关系不是要求你完全正常,而是他能理解你的节奏,你也愿意慢慢尝试。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制定目标。比如,如何向他清晰地表达亲密需求、设置界限。如果你不想深入,也没有关系。
接下来的重点不是治疗,而是如何让亲密关系适应真实的你。”
换句话说,就是接受真正的自己和让伴侣接受真实的自己。
秦昭手指蜷缩了一下,垂着眼睫:“我不想让他觉得我跟别人不一样。”
“你希望他眼中的你是‘完整的’,你不是‘需要被修复’的。这完全合理。”林见微耐心地说道,“我们可以用差异叙事代表问题叙事,让他觉得你不是不正常,而是你的独特性。”
“‘正常’的亲密关系本身就不存在。每对情侣都在磨合自己的‘怪癖’。”
林见微:“这个过程不是不正常,而是共同编写属于你们的亲密密码,这个过程本身就比普通情侣更深刻。”
可是他已经不想喜欢我了。
秦昭抿着唇:“我怎么样能控制这些反应吗?或者,这些反应什么时候可以消失?”
“你的反应不是失控,而是神经系统在保护你。所以控制不是目标,而是要学会和它合作。
至于如何减少这些反应的影响?可以逐步进行脱敏训练,和伴侣约定安全信号等等。
这些反应可能永远不会消失,但会逐步减弱频率和强度。
时间上,个体差异会非常明显。大概6-12月能更平静地讨论这些反应;1-3年在信任关系中的躯体化反应会显著降低。
一些关键影响因素,比如伴侣的稳定支持、个人的心态,把反应看作信号而非问题都会影响时间。”
秦昭像是被磨平了棱角:“又是三年。”
“这只是一个时间参考,你的恢复速度会更快。尤其是你已经有了4年的稳定基础。”林见微,“如果想加速,可以考虑让伴侣成为你的‘康复队友’;分阶段设置神经系统升级挑战。”
秦昭没说话。
林见微把温水推到她面前。
哭泣的本质是潜意识的信任测试,她试探地问道:“在你的预测中,如果他参与学习,最理想的情况是什么?”
秦昭眼睫颤了颤:“我不想再伤害他了。”
“你觉得他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