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对抗缅军。
几乎一个村寨,就是一股势力!
对付这样的村寨,他一人一枪就能解决。
自从察觉精神力异常之后,他一直都在实验和探索。
到了现在,他已经能够将劲气离体攻击,做到常态化了,攻击距离以三米为佳。
另外,随着时间流逝,他又探究到了一些应用之法。
似乎,和精神连接之后的气血,得到了提炼和升华一般,能让他做出许多武侠小说里才能做到的动作。
飞檐走壁轻轻松松,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拳脚指掌开碑裂石不在话下。
加上敏锐的危险感知,在缅国北部的群山峻岭,还有茂密丛林之中如鱼得水。
他并非孤家寡人!
除了冒险带上妻儿之外,刚开始身边还有三位加入农场的退伍兵。
他们耐不住农场平静的生活,是那种喜欢寻刺激的存在,迟早都会离开。
又佩服武爱国的实力和表现,只是稍作犹豫就被说动,跟着武爱国一同来缅国北方闯荡。
等拿下第一块地盘,红星农场那边,又有新的退伍兵以及知青加盟。
六六年以后,红星农场和周围的农场,开始陆陆续续接收全国各地赶来的知青。
红星农场还算好的,其余农场的情况可不怎么样。
不仅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最主要的是缺少有技术的工匠,还有比较完善的发展规划。
前文提过,武爱国之前主持的红星农场,处于地广人稀的边境地带。
距离县城,足足超过了五十公里!
除了上头拨付的开荒物资和口粮,其它什么都缺。
就是那些简陋的农业工具,上级单位可不负责提供,都需要自己弄出来。
武爱国的工匠手艺还算可以,起码他打造的农业工具,在红星农场的生产过程中用起来效果不错。
许多初来乍到的知青,哪里受得了开荒的苦?
听说了武爱国的事迹,加上有人刻意引导,主动投奔的着实不少。
事实上,包括红星农场在内,还有上级部门都心中有数,却没有做出拦阻的举动。
强扭的瓜不甜!
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安心种地,劳动积极性和劳动效率不高。
既然有新的出路,又何必当恶人?
有了退伍兵,又有了冲劲十足的知青,基础班底就成型了,再加上地盘里的当地百姓,已经能够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而六七年,则是武爱国的势力,迅猛发展的一年。
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