铖擦了擦眼角泪珠,同样用流利的拉丁语赞赏道:
“吾皇在派我出使时,就特意提到了莎士比亚的戏剧。”
“如今一看,果然不凡。”
“特别是这座剧院,很适合贵族观看。”
对戏剧和剧院都很赞赏,并且认为很符合皇帝提倡的话剧戏。
更多的使用对白而非唱腔的话剧戏,就适合在小剧场观看。
完全封闭而不受风雨影响的室内剧场,也一定会受贵族喜欢。
阮大铖此时完全明白了皇帝为何提到莎士比亚戏剧,这种戏传到大明后,一定会对大明的戏剧带来改变。
话剧戏将加快成熟,成为主流戏剧。
只要想想,阮大铖就觉得兴奋,觉得将来的戏剧史上,一定有自己一笔。
所以,他当即提出深入考察剧场,并且希望查理一世派遣剧团,前往大明演出。
此时海上航行的风险很大,路上不知要损失多少人员。但是查理一世不在乎,当即就表示会派遣几个剧组,去大明交流演出。
尤其让他欣喜的,是阮大铖表示可以用英语演出,不用翻译成拉丁文。
这对刚完成《圣经》翻译不到二十年、树立现代英语规范的英格兰语来说,可谓是极大的肯定。
周围贵族听到后,都是很有自豪感。
阮大铖则在心中暗笑,因为这是皇帝的交代。
当今皇帝并不希望欧洲都用拉丁文,鼓励他们和各国用本国的语言交流。在将来根据拉丁文和中文字典,创作当地语言字典。
阮大铖虽然觉得这样交流起来会更麻烦,却也能明白皇帝的用意:
显然,皇帝不希望欧洲出现统一的国家,故而鼓励各国用不同的文字和语言。
在顺手完成这个任务后,阮大铖道:
“吾皇陛下听说贵国曾战胜西班牙舰队,对贵国海军很是称赞。”
“希望贵国能派遣军舰,去大明交流访问。”
查理一世听到后极为高兴,喜形于色地道:
“派遣军舰当然可以。”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同时做贸易?”
“我听说贵使可以分配贸易配额,分给英格兰的有多少?”
如此直白的言语,让阮大铖暗暗摇头。
不过他此时也有些习惯了泰西人的直接,觉得这些人虽然在戏剧、建筑上有独到之处,却到底还是蛮夷。
对这些人就应该以利诱之,不能当作君子看待。
所以他熟练地打太极道:
“贸易配额的事,需要正使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