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2725章最简的木牍

第2725章最简的木牍(1 / 6)

诡三国!

太兴七年,七月。

长安。

城南驿站。

长安驿站有三个,除了北面之外,东西南皆有,而城南驿站更多的是处理各地的信件,公文等物,有些更贴近于后世的邮局。

长安是个大城市,不仅是本城之内居民众多,陵邑之内也有很多的民众,这些民众当然也有和远方的亲戚朋友联系的需求,所以每天送出去和送进来的书信竹简木牍等等都是极多。

目前来说。这些写信的『民众』,依旧还是士族子弟居多。

虽然说斐潜已经开发出了价格较低,质量较好的纸张,但是这两个『较』,都仅仅是和之前的纸张相对而言的,对于大多数的百姓,即便是对于士族子弟来说,竹简和木牍依旧是简便的,可以随处取用,甚至不用花钱的『免费』文字载体,所以依旧有大量的人在使用。

因为封建王朝之中,大部分的百姓都是文盲,所以即便是想要寄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找会写信的书生,先花一笔钱,然后还要找到对路的人或是机构,同时因为百姓的文盲,所以官方也很少说为百姓去偏远地区开设什么专门寄信的场所。驿站什么的机构,要在城市,甚至是较大规模的城市之中才有。

想要寄信,要先花钱让人写信,再花钱托人从乡野捎带到城市里面,再花钱从某个城市送到某个城市,然后最后花一笔钱让人从驿站送到某个人的家中去,这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支出费用,价格虽说不算太高,但也都不便宜。

一般的商人会愿意携带顺路的信件,大概是几十文钱到几百文不等。

漕运等大规模的队列也会携带信件,收费一般都是百来文。

并且因为封建王朝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不离开家乡的,所以想要找到合适的人,其实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可能就算是花钱写了信件,也就只能在家里放着,直至信件的文墨晕染,纸张泛黄,也依旧是寄不出去。

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古代,普通的老百姓是几乎不寄信的,真的非常非常的思念某个人的时候,或许就只是站在风中,喃喃的说几句话,也就算是将心托付与东风了。

当下长安城南驿站处理的信件,也同样基本都是士族子弟相互之间的书信往来。驿站的驿卒也比较喜欢投递这些士族子弟的信件,因为只要将信送到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跑腿的答谢,少则几文十几文,多则上百,甚至还可能额外再送点酒肉什么的,简直美滋滋。

『李氏的!李氏的信件!茂陵的!』掌管分发信件的小吏捧着

最新小说: 杀敌换媳妇?我一人屠城! 咱家世代贼寇,你小子考上状元了 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 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综穿之随心而为 你一小黄毛,咋就族谱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