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云略微停顿了一下,话锋悄然一转:『然,恕云直言,此檄此刻颁行,恐是利弊各半,福祸难料。』
张辽心中微微一紧,面上却不露声色:『哦?愿闻子龙将军高见。』
但是,不过,然而,这些词语后面的才是最为重要的……
张辽握起了拳头,虽然表面上依旧还在带着笑意,但是身上的肌肉不由得绷紧了些。
魏延忽然扬了扬眉毛,然后撇了一下嘴角。
赵云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现,依旧平稳的说道:『檄文于此,其利在于,旗帜鲜明,纲举目张。告之天下我等非仅为攻城掠地,乃行廓清寰宇,推行新政之道。军中上下,目标清晰,可免迷茫内耗。如此一来,便可免董卓、李郭旧事。』
赵云没有提及吕布。
张辽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继续等待着……
果然,片刻之后,赵云继续开口叙说,语气也沉重了三分。
『然其弊亦不容忽视。山东之地,尚未完全底定……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冀、青、徐、兖,士族豪强盘根错节,其力犹存。此檄文所言,过于激烈……彼山东之辈,原或存观望,或可分化,然此檄一出,恐多逆也……若因此而使彼等紧密勾结,拼死反抗,无疑更增平定山东之烦忧,甚至可能……』
赵云说到最后,沉默了下来,没有说完。
赵云抬起头,看向了帐外,仿佛能望见广袤而暗流涌动的河北大地,以及更远的地方。
有些军将是喜欢战争的,但是也有人并不喜欢作战。
赵云不能说不喜欢,但也绝对谈不上是喜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赵云还有些厌恶战争,因为战争带来的,更多是破坏,流民,以及伤亡……
如果因为这一封檄文,导致平定山东之地增加了更多的波折,延长了战事,多造了伤亡,那么……
是否是值得的?
或许待大局已定,再行颁布,阻力会小许多?
赵云的担忧务实而冷静,源于他对复杂形势的深刻洞察。他并非反对檄文的内容,而是质疑这檄文发布的时机,进而担忧发布之后引起的策略改变。
张辽默默听着,心中波澜微起。
赵云的态度中立而客观,既看到了长远的好处,也清楚地指出了眼前的困难。
这种态度,反而让张辽稍稍安心——
至少,赵云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而非简单的迎合或排斥。
而且赵云毫不避讳地直言利弊,本身也说明他心中坦荡,并无太多不可告人的心思。
还没等张辽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