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就与西方石堡不同,走的是夯土城墙路线。
注意,路线,这很重要。
横扫一大片的霰弹,是近期才开发出来的,而且霰弹会造成更多的炮膛内壁杂质残留,同时也会造成炮膛内外受热受力不均衡……
也有工匠提出可以类似于手榴弹一样,预先在炮弹内填塞火药,雕刻纹路,但是一方面是太耗功夫了,另外一方面是无法掌握合适的『度』。
甚至有不小心造成了炸膛伤人的惨烈结果……
历史上,直接利用火炮的实心弹造成城墙大规模结构性坍塌,瞬间打开突破口的战例,在早期黑火药时代其实很少。实心弹对土木工事的直接物理摧毁力,需要时间积累和密集轰击。
但无疑的是,火炮在野战中的价值极其显著——
它可以对敌方精心布置,严阵以待的密集阵型,造成毁灭性的,无法防御的破坏。
这一点,在河东之战中就被证明了,当曹军精锐试图列阵迎击骠骑骑兵时,就被突如其来的炮火覆盖打得七零八落,为骑兵冲锋创造了绝佳条件。
而在土垒攻防这种特殊的静态作战中,火炮这种远超弓箭射程的武器,能在对方弓弩的有效还击距离之外,相对安全地进行远程打击。
因此,必要的扬长避短,是接下来骠骑军如何将火炮兵种混入战斗力,进行有机整合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议题。
这也是为什么斐潜会让庞统张辽前来议事,而且庞统还特意表现得比较『愚钝』的原因,因为在如何于阵前混杂各兵种使用上,张辽才是指挥核心。
如果什么事情都是斐潜庞统操办思考,张辽只是被动的执行,那么火炮就不可能在今后的战斗当中走得更远……
火炮可以压制敌方城头火力,使其不敢轻易露头,也可以干扰敌方调动和增援,甚至可以进行较为精确的狙击,摧毁特定的箭楼或指挥点。
它为步卒的机动、展开、挖掘工事提供了宝贵的掩护。
但是这些都需要张辽去总结,并且以前线指挥官的身份,将这些经验传授给中下层的军校士官……
因为它所带来的军事变革,其影响是双向的。
战场上的攻守双方,都会在血与火的教训中,被迫去适应、去学习、去反制。
在斐潜这一方,为了发挥火炮的威力,他已经开始将炮兵独立出来,作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技术兵种。
其地位正在不断提升,未来随着火炮技术的演进……
火炮会因为战场的需求而产生改变,或是往轻便发展?
还是走向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