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在古代,很多文人纸上谈兵都很强,但是实际上战场就是弱鸡一只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嘴炮强者,根本不懂这些精细的操作,有可能一不小心没控制好,没叮嘱全,导致兵卒在上游区域拉屎拉尿,然后下游兵卒又喝了生水,结果就自己污染自己……
而斐潜他是『脱离』前线的指挥官,再加上斐潜有后世的一些观念,所以他必然就会推进兵卒军校的专业化进程。
尤其是在火药出现之后。
火药,尤其是高效爆破技术的成熟,使得破坏坚固工事成为可能且相对高效。
这催生了对掌握爆破技术的专业人员的巨大需求。
而跟随着火药发展起来的火炮,在渐渐的露出了主宰战场的姿态后,对筑城和反筑城,也就是如何建造能抵御炮击的棱堡炮台,以及如何高效挖掘工事,设置障碍,破坏敌方工事,相关的技术的要求急剧提高,复杂度远超冷兵器时代。
骠骑军的土木工程量,也在火药出现之后,直线攀升。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原本是一两名工匠带着一堆的兵卒,说干这个,然后做那个,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就发现具体操作的过程是有差别的。同样是铺路搭桥,同样是某个工匠在指挥,但是有可能需要作业的时间,以及最终的成果是两回事。
这就导致斐潜对于部队的未来改进的思考,也逐渐的走向了精细化。
赵闳的炮兵系列,加上当下出现专门负责工程的『工兵』系列,也就是斐潜推动兵种细化的一个体现。
任何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所以即便是在最强调集体的军队当中,也会出现一些差异化……
就像是赵闳喜欢火炮轰鸣的刺激感,而陈戊喜欢脚踩大地的踏实感一样。
工兵队率陈戊,一个精瘦干练的中年汉子。
他半蹲着,借着火炮的硝烟,以及近处芦草的遮蔽,仔细查看着脚下泥土的情况。
『这里!垫上碎石!铺上杂木板!』陈戊指挥着。
在他身后的工兵则是立刻开始按照指示操作。
他们动作迅捷,却极力避免发出大的声响,高效且流畅。
泥土被装入草袋,碎石则从后方接力传递而来。
他们的脚下的土地,从最开始有些泥泞低洼,开始慢慢的有些硬实起来。
这片原本泥泞的区域,底下已经被一层层垫上了碎石,再加上一些的硬木板,甚至是从雒阳运来的碎砖碎陶土之后,原本积水低洼之处,就渐渐地形成了可以通行的『隐蔽』道路。
重建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