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止。
在给于海棠示意这个话题可以结束后,他又继续讲道:“如果让我回望过去,在部队的那段时间应该是我最充实的经历。”
“我听您说过,是看了很多书是吗?”
于海棠微微点头,想要通过谈话来探究他的过去,走进他的内心深处。
在言语间,她已经忍不住失去了主动,语气中多了几分急切和渴望。当然,这种心理状态悄然契合了听众此次的心态,所以她的感情变化表现在外人看来并不违和。
李学武注意到了,但并未在意,他把于海棠的这种表现理解成了即兴发挥。访谈节目本身就只有大纲而已,深浅还在发挥。
这会儿见他转过话题,于海棠也顺势而为,继续引导着他问道:“您的文笔我相信很多同志都知道,写作能力也是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吗?”
“嗯,革命的大熔炉。”李学武认同地点点头讲道:“我在部队不仅仅接受了战斗技能的训练,也有机会学习到各种知识。”
“我在阅读的同时也在印证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思考,有时候也会把感悟付诸笔端。”他语气稍稍轻快,微笑着讲道:“其中有几篇文章幸运地被《鍕报》采用。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思考和写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于海棠眼睛亮了亮,讲道:“我们今天羡慕和感慨您的敏锐和文笔,全来自于您过去的积累。”
她抬起手示意了一下,提问道:“您觉得在部队上的学习和积累,以及在战场上的成功对您来到红星厂工作有什么帮助吗?”
“我想这些宝贵的经历对我来到红星厂工作,乃至是今天和未来都很有帮助。”
李学武看到了她的提醒,过去这一话题结束,顺利过渡到现在这个主题。
他微微点头表示理解,顺着她的问题继续讲道:“我始终相信企业和集体代表了我们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我们是红星厂的主人,也是红星厂建设发展的一份子。”
“红星厂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身为企业一份子的我们也在学习和进步。”
李学武巧妙地套换了概念,把个人的成绩寄托于企业的成功。也就是说,现在红星钢铁集团是成功的,这成绩也有他一份。
当然了,他并没有这么明说,而是把集团的成绩和成功分成了若干份。
包括坐在收音机前的听众,所有集团职工这个时候都是自豪的。就像李学武一样,他们也是红星厂的一份子,也有这份功劳。
所以没有人会对他的话产生质疑,质疑李学武的这句话就等于质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