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天两天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
来到这里依旧还是女助理接待吴舟,只不过看向吴舟的眼神,略微有些幽怨,但吴舟却是表现得犹如“技术宅”一般,眼里只有那些同样技术精通的“技术大牛”们。
每次过来只是和她最简单客套的寒暄,随后和这些技术人员沟通时,却明显地表现出了兴趣盎然,还有各种“浮夸”的表情。
这些技术大牛们,刚开始也只是想着应付下的回答几个问题而已,吴舟从一开始问的那些问题,就能看出吴舟和他们是不同“行业”的,一个外行人而已。
所以他们觉得,吴舟最多也就聊一聊,说几句,第二天大概率就不回来了。
隔行如隔山,聊这些东西也没意义啊。
但是哪想到,第二天,第三天,吴舟依旧雷达不同的相同时间过来。
而且每次过来之后,问题也是在逐步的深入。
“mqtt因为它轻量,但我查到还有coap协议,它也轻量级,还有dtls安全机制,那为什么不选coap?”
“目前配网我们选择‘热点配网’好?,还是像米家他们用‘蓝牙辅助配网’更好?哪种连接更快?更稳定,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方案?”
“如果我们后期产品多了,每个设备都独立开发协议接入,会不会导致平台碎片化?能不能做统一协议封装?”
只是短短2天时间,吴舟明显的是已经搞懂了一些技术基础问题,问题已经开始向更深程度挖掘的意思。
而这些大牛们,现在再度回答吴舟问题的时候,也不像是刚开始那样的敷衍了,而是会认真一些,说得更仔细一些...毕竟吴舟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至少让他们产生了”为人师”,觉得自己教的东西,没有白白浪费。
“嗯,确实coap也是轻量级的,我们团队之前也有过讨论……但它的生态不如mqtt。”
“蓝牙辅助配网成本高,要加ble模块。可以做,但会提高物料成本。”
“统一封装……这个思路是对的,其实我们也在考虑做‘设备抽象层’...”
转眼,已是一周
办公大厅里的吴舟和几个技术大牛围坐在一起
这些大牛们人手一个笔记本,一个个的表情认真
“我想了一下,如果我们产品线越来越多,智能家居产品需要支持联动、场景配置,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个‘中控引擎’?配置化逻辑代替写死的联动规则。”
“而且,长远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设备能力抽象成标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