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综合其他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非吃饱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非吃饱(4 / 5)

前往贝拉市定居。

即便对于奥匈帝国的科研人才,东非政府也不是把他们引入东非就直接放手不管了。

而是尽可能的“分而治之”,尤其是针对奥匈帝国的犹太学术团体,奥匈帝国教育和科研体系中,有许多犹太人,东非尽可能的不让他们在东非重新抱团。

就比如把两个认识的犹太科学家,一个安排在东非东海岸,一个安排在东非的西海岸,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流自然也就会减少。

东非的科研也有许多中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东部,中部和西部,除此外还有一些次级中心,就像南部和大湖区等地,有些类似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和匈牙利,所以对于移民的去向,东非有许多选择。

当然,对于非犹太裔的奥匈帝国移民,东非就不会考虑这么多了。

说到底还是犹太裔因为历史原因,在奥匈帝国教育和科研领域占比比较大,人数比较多。

毕竟,奥匈帝国的精英阶层过去更重视军队等领域的发展,而犹太裔有钱,发展受限,所以更精于金融,科研等领域。说难听点,就是犹太裔过去在欧洲,不受待见,所以从事那些欧洲贵族看不上的领域和行业。

但是,自从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和工业时代,过去欧洲精英看不上的领域和行业,反而做大了。

欧洲的犹太人站在了风口上,成为了那头被风吹起来的“猪”,而不是他们真的就像宣传那样天生聪明。

而东非重点关照奥匈帝国犹太裔科学家,也有自己的理由,犹太裔因为信仰的原因还有历史习惯,就容易抱团,这使得他们容易形成垄断团体。

就比如犹太资本集团,还有学阀,舆论集团等等,东非显然十分忌讳这种问题的出现。

所以,只能尽可能分而治之,但是又不能引起他们的反感,让他们离开东非,为美国等国家效力。

所以,通过政策,福利,工作等方式的引导,悄然的把他们拆开,是最好的办法。

除了对犹太裔科学家分而治之以外,东非对其他奥匈帝国科学家也没有那么放心,至少在考察期内,还不会让他们接触东非的核心科研项目。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现在许多科学家移民,到东非发展,那是为了躲避奥匈帝国的战乱,如果奥匈帝国恢复和平的话,说不定就有一部分人会重回欧洲。

当然,绝大部分人最后还是会留在东非。

1934年6月以来,申请移民东非的奥匈帝国移民明显增加,除了科学家以外,还有大量普通民众,以及技术性人才。

对于这些人,东非

最新小说: 库洛牌的魔法使 大明黑帆 模拟人生而已,怎么成白月光了? 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定向泄露心声,我伪装历劫神明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盗墓笔记续集 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拜金樊胜美,孟宴臣偏要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