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家是本地的坚守到最后,眼看着一百六十五名同学分乘八辆车接续驶出校园,
内心里有许多不舍,想着同学们天各一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禁不住泪水涌满眼眶。
虽然在校仅仅三年,但警校生活的特殊性让他们之间既是同学又类似于战友,结下了深厚情谊。
大家不仅一起上课一起训练一起吃饭睡觉,还一起参加紧急集合、越野拉练、站岗执勤,相互配合截车外出,跟车上线反扒窃抓小偷,在一次次摸爬滚打中体验喜怒哀乐,共同走过。
三年的青春芳华,让刘勇他这些们从刚入校时的毛头小伙、黄发村姑,变成了英姿飒爽的预备警官,化蛹为蝶的蜕变得益于警校生活的艰苦淬炼。
这种淬炼已融入血液,成为一种自觉,指导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砥砺奋进踏实工作。
警校毕业生大部分被分配到基层派出所、刑警队工作,处在侦查破案、维护治安、调解纠纷、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在警校学习的知识、练就的技能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警校三年,我刘勇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总算以不错的成绩毕业了。
刘勇毕业后本来可以去市局刑警队的,但是听从了父亲刘铁林的意见去了基层派出所,因为基层一线工作是最锻炼人的地方。
8月初,刘勇穿上崭新的警服,来到县公安局报到。
那天,刘勇站在镜子前,看着身着警服的自己,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分配那天,刘勇被安排到了县城的中心派出所。
所长姓孙,叫孙建国,四十来岁,看着挺和气的。他拍着刘勇的肩膀说:“小刘啊,你可是大学生,以后咱们所里就指望你了。”刘勇憨憨地笑着,心里美滋滋的。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说实话,刘勇有点不适应。
派出所的工作跟他想象的不太一样,没有想象中的惊心动魄,倒是一堆琐碑事儿。
接警、做笔录、调解纠纷,忙得刘勇团团转。
好在有个老警察王大伟,经常指点他。
他说:“小刘啊,咱们干警察这行,就是要服务群众。群众的小事就是咱们的大事。”刘勇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慢慢地也就适应了。
这年头警察工资不高,刘勇每个月工资90块钱。虽然不多,但也算不错了,他家里条件好也不在乎工资多少。
刘勇有个青梅竹马。她叫李梅,是刘家庄医院的护士,比刘勇小一岁。
李梅的父亲也是老公安,是刘勇父亲刘铁林的老战友,两家是通家之好。
他俩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