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清楚。
赵繁的两位工业出身的秘书就派上了用场,他把主要脉络分成两个部分,让方修远和宋涛第二天就补齐上面的枝杈。
第二天拿到工业全部的细节图,赵繁就召开了会议。
一开始,他就先定下了基调:“今天开这个会议,主要是和大家讨论两件事,一个是东北工业升级安排,还有未来5年之内的工业生产计划。”
虽然之前一直在外交部,可工作的流程是差不多的,先开会,确定大概的内容,然后分成几个部分,再分给适合的人负责。
赵繁调职过来之后,计划委员会有四位副主任,如今他升任代理主任,那就还剩下三人,分别是姚立徽、徐丰、张学文。
他知道部里的同事不满自己,带头的必定是这三个人,只是他没想到,徐丰会主动跳出来。
“这些工作都是有旧例的。”
这话说出来,赵繁清楚地看到姚立徽和张学文都露出了诧异的神色,不过都到这个级别的人几乎都能收敛情绪。
赵繁虽然有点感觉被冒犯,不过并没有生气,只是冷淡地说道:“那就讨论一下旧例。”
从陈厚那里拿到了那么多资料,赵繁当然知道旧例的内容,说实在的,即便是按历史来说,这个计划也不合适了。
今天是75年,在原有的历史上,这个时期正好是华夏从工业的转型期,只是计划是围绕战备、三线、钢铁、军工展开,几乎都是重工业的内容。
即便眼下没能解决与苏大哥开战的事,重工业的倾斜力度也已经达到了顶峰,不管如何都该发展轻工业了。
见赵繁把之前的计划说得条理清晰,三位副主任脸色都凝重了起来,本来以为他没有学历,又没在工业体系待过,对这些内容是不了解的。
赵繁说完之后,径直就反问:“等苏大哥这边的协议签订之后,大家认为这个旧例还适合吗?”
苏大哥可是说清楚了,要求华夏用工业品作为结算,对方也是军事大国,总不能那些工业品全部都是重工业的吧?
苏大哥和华夏也就这几年闹翻了,合作了这么多年,在场的人都知道,两边的工业发展倾向一样,他们肯定想要的是轻工业品。
张学文其实不想和赵繁把关系搞得太僵,只是碍于其他人的态度,这才和别人统一意见。
于是他站出来缓和气氛道:“这个生产计划确实需要调整,赵主任想往哪方面调整呢?”
人家都一起挤兑自己了,赵繁自然是没好气。
他冷淡地说道:“挺好的,提出问题,让我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