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一小半赏给了那些在此次事件中,主动向朝廷举报王家异动,并协助官军平叛的延绥镇本地士兵。
血淋淋的人头,与白花花的银子和沉甸甸的田契构成了一幅冲击力无与伦比的画面。
院中的将领们彻底垮了。
皇帝的阳谋至此完成了最后一块闭环。
反抗就是王镇英的下场,死无葬身之地,家产尽没。
顺从,则有《荣退令》这条金光闪闪的退路。
怎么选?还需要选吗?
当晚,延绥镇总兵杜文焕彻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他面容憔悴却又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第一个走出了房门径直来到李若琏面前深深一揖。
“李大人,末将……有罪。”他从怀中颤颤巍巍地掏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此乃末将及家人名下,历年所置办之田产,共计一万三千余亩。末将恳请将其尽数献于陛下,以充‘天子屯’。”
“另外,”他抬起头,眼中满是恳切,“末将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实在不堪边镇重任。恳请陛下恩准,荣退还乡。犬子愚钝,若能入讲武堂聆听天子教诲,实乃杜家三生之幸!”
李若琏脸上的笑容终于多了几分真诚,他扶起杜文焕,温和地说道:“杜总兵深明大义,陛下定会龙颜大悦。请放心,你的功劳,陛下都记着呢。”
大厦将倾,始于梁上第一道裂隙。
有了杜文焕带头,剩下的将领们再无半分侥幸,争先恐后地冲上来向李若琏自首献田,生怕落于人后,那份荣退的恩典就会打了折扣。
短短数日之内,延绥、固原、榆林、宁夏四镇,被将领们侵占的九成以上的军田被顺利地收归帝有。
那些盘根错节积弊数十年的军屯问题,就在这一场不见硝烟的“请君赴死”的阳谋中,被兵不血刃地解决了。
此举震动了整个陕西官场。
对于这些久在陕西的官员而言,将门侵占军屯是何等顽固的痼疾,他们再清楚不过。
此症盘根错节,非雷霆万钧不可除,可谁也没料到皇帝只用了几日,便以一场阳谋谈笑间令诸将俯首。
孙传庭在巡抚衙门内接到塘报的时候,也唯有长叹一声,对天子这份翻云覆雨的手段,除了敬畏,再无他想!
大量的土地被重新划分,一部分成为了新的“天子屯”吸纳更多的流民;另一部分则作为份地,真正发到了那些普通士兵的手中。
……
延绥镇的校场上,宣读官刚喊出“王忠”的名字,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卒便颤抖着走了出来。
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