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禅宗祖师】的过程。
林宸把这些发现,转告给了武松,劝诫他务必要践行【行者】命格道途。
努力苦修,切勿惰怠。
武松却笑着道:“我辈修行之人,自然得以肉身为宝筏,渡那无量苦海。”
林宸很高兴武松的觉悟,欣慰地点点头。
武松又不紧不慢地补充道:
“但是苦海无涯,不得法门,小舟如何渡?
这便是落了下乘。”
林宸不解:“啊?”
武松点拨道:“兄长博古通今,自然是知道慧能祖师和神秀僧,那著名的菩提偈颂。”
当初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欲传衣钵。
首座神秀作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那时在后院打杂的慧能闻之,和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正是此偈!
开启了一个直指本源、横扫教条的顿悟时代!
林宸喃喃道:
“我明白你说的了!
神秀僧所倡导的,是渐悟,需要不断修行磨砺。
是苦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但六祖慧能,所倡导的,是顿悟!
是无拘无束,培养灵性,一朝证道。
便是神行!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武行者坚毅地说道,眉宇间是一步踏天阙的雄心:
“若求小道,苦行必有收获。
若渡小河,渐悟必达彼岸。
但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若无神行妙法、若无灵机顿悟。
又怎么突破天堑,求得诸法!”
武松的意思,林宸也懂了。
渐悟适合普通人,顿悟适合天赋异禀者。
武松既然拥有和大圣、六祖慧能一样的命格。
身负不凡命途,便需志存高远。
他注定要走的,是那以六祖为魂、以大圣为胆的——
通天彻地顿悟路!
要的灵台一点通,一朝照彻无边海!
而非在无边浪潮中,以水磨工夫苦熬。
挺好的,依然保持着武松的傲气,并没有因为入了佛门,就失了锐气。
“哈哈哈哈,说得好!”
林宸抚掌大笑,眼中尽是激赏:
“好一个神行通天堑,好一个灵机见彼岸!
这才像那孙大圣,自认齐天、不输任何人的心性。
以佛门为法,而不是被佛门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