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故事的情节足够精彩,不屈抗争的爱国情怀足够强烈,集体精神足够突出,一些小细节也就无关痛痒。
所有人都听入了神。
今天讲到“开炮”名场面,许多汉子都听红了眼眶。
“劈山虎”李飞鹏抹了把鼻涕眼泪,大声道:
“李云龙是个真汉子!”
“是啊,换做是我,我可下不了这个令!”
“保家卫国、重于泰山!”
余宇澄和汤仁牧也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敬佩。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天色渐晚,今天的故事讲完,陈木送余宇澄和汤仁牧出军营。
“陈将军,你讲的那个故事,里面提到的弓弩和大炮,真能有那样的威力?”余宇澄忍不住问道。
“大炮是什么,我不知道。”
汤仁牧在一旁接话道,“但陈木发明的复合弩,威力确实不俗。”
余宇澄这些日子都在专心练兵,还真不知道弓弩的事,闻言顿时来了兴趣。
“正好,我也想去看看造得怎么样了。”陈木道。
汤仁牧便带着他们,前往城中的军器监。
一进入军器监的工坊,一股夹杂着木屑和铁腥味的热浪便扑面而来。
数百人正在其中忙碌,炉火烧得通红,敲打声、拉锯声此起彼伏。
其中有的是城中本来的工匠,但大部分人,明显是汤仁牧从城中征调来的民夫。
张铁,也就是张师傅,作为总工,正光着膀子,满头大汗地指挥着众人。
林雨柔也在这里,拿着一本账册,穿梭于各个工位之间,仔细地核对着每一批材料的用量和成品的数量。
看到陈木等人进来,她连忙迎了上来。
“相公,你来了。”
“怎么样了?”陈木问。
“多亏汤将军大力支持,调拨人手和物资,产量很不错。”
林雨柔翻开账册,“这十多天,我们已经造出了复合弩三百二十把,配套的精钢弩箭,也打造了近五千根。”
这个数字,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已经堪称惊人。
“拿一把给余将军试试。”陈木道。
林雨柔随即从一旁的武器架上,取来一把崭新的复合弩。
余宇澄接过手,只觉入手微沉,弩身由坚韧的桑木和牛角复合而成,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
更令他惊异的是那些滑轮,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他走到试验用的靶场,熟练地用脚踩住弩身,双手轻松地将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