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早就见怪不怪了,不过说到兢兢业业的时候,有股怪异的感觉!
“咳咳,大茂,你小子跟柱子学坏了,一点礼貌都不懂,说话阴阳怪气的!”
阎埠贵不以为意,早就习惯了,这些年轻人一个比一个利害,也是他的入账大户;
只要得便宜,人家嘴上占点便宜也没啥,又不会掉一两肉!
“二大爷,您可别胡说,得嘞,我还不知道您想啥的嘛?
这两根蒜苗给您,保证给您的伙食增色添味!”
许大茂抽出两根蒜苗递给阎埠贵,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消失;
冉秋月不可思议,这还是德高望重的阎老师?
阎埠贵在学校资历老,教学经验丰富面对校长都敢争辩两;
这在她眼里就是文人风骨,今儿却让她看到不一样的一面,为两根蒜苗至于吗?
最关键的是得到蒜苗的阎埠贵还露出得意的笑容;
这有啥好得意的?您不应该感觉很丢人吗?两根蒜苗而已!
冉秋叶的心里,文人就应该是她父亲那样,为了家国天下放弃优厚待遇也要回神州的精神;
应该像钱老那样为了神州的强大,克服重重困难;
强权加身都无所畏惧,只为炽热的爱国情怀;
应该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可阎埠贵呢?两根蒜苗而已,何至于如此?
这就是文青的思想了,他们的脑子里都是那种崇高的东西,反而脱离了生活本身;
五斗米折腰?书生眼里是气节,老百姓眼里却是书生意气;
陶渊明应该是孑然一生,否则,能不折腰?
阎埠贵算计是过了点,但,也是因为当年的生活太过艰难,想多存钱,应付突发状况而已;
冉秋叶没挨过饿,没吃过脚盆鸡的混合面,别人挨饿的时候,她吃面包喝牛奶,自然无法理解老百姓的苦难;
或许,这就是剧中的何雨柱和冉秋叶走不到一起的本质原因吧?假如此人真了解人情世故,真的懂老百姓;
根本不可能因为秦淮茹和阎埠贵的一些话就改变对何雨柱的看法,更不会因为一些假象蒙蔽双眼;
还是因为冉秋叶这样的文青太过理想主义,即便跟傻柱结婚,也是短暂夫妻走不了多远;
两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世界观价值观都不一样,更没共同语言,时间一长,矛盾不断,吵吵闹闹,免不了分道扬镳!
“阎老师,能指一下贾家的位置吗?”
冉秋月想了很多,但,对阎埠贵的态度并没多大变化,不管怎么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