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吗?”
宋老摇头一笑,这小子是不错,可惜缺了敬畏感;他喜欢有敬畏之心的年轻人,否则不容易掌控;
他能做到知人善任,前提是听话,桀骜不驯又有本事的年轻人,只有欣赏,收入麾下?还差点意思!
“据说,鸡豆花这道菜与唐代废太子李承乾有关,相传李承乾被废后流放到黔州郁山;
其贴身丫环可心为让他进食,用当地的母鸡鸡脯肉,去筋、剁碎捣烂溶入芡粉水中,与蛋清搅匀后,放入熬制好的鸡汤内煮熟,做出了形似豆花的佳肴;
李承乾品尝后大加赞赏,这道菜便由此流传下来,鸡豆花是川菜中的传统名菜;
它以“吃鸡不见鸡”的独特技艺和清淡醇厚的口感而闻名,体现了川菜“以荤托素”的高超技巧!”
这还是刘善东教给他的,刘善东不但教做菜,还说了很多典故;
作为厨子,他也非常感兴趣就记了下来,问这个,还真难不倒他!
“哈哈。。。老宋,这厨子不错啊,不但菜好吃,还会典故;
我老家是江油的,能给我说说江油肥肠吗?这道菜有何出处?”
最开始动筷子的这位看着五十来岁,很有精神,声音洪亮,穿着中山装,风纪扣都没解开,可见其作风很硬朗,或者说有点呆板!
“相传东汉末年,蒋琬因酗酒被刘备欲定罪斩杀,幸得诸葛亮求情免罪;
蒋琬想戒酒但行动困难,江油戍献计煮肥肠下酒,因其有健脾、润肠、醒酒之效;
蒋琬大喜并重赏,还说蜀人喜麻香,烹肥肠尤胜,悉心制作后,江油肥肠由此名扬天下;
还有一种说法,李白在江油青莲镇匡山读书时,闻到一股奇异香味,原来是一位老婆婆做的红烧肥肠;
李白想吃,老婆婆让其赋诗一首,李白尝后当即吟诗:‘李白读书匡山上,忽然一阵肥肠香,读书台高千千尺,不及老妪送肥肠;’
领导,在下才疏学浅,就听过这么两段,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何雨柱谦虚的弯弯腰,其实还有一段,他并没说出来,如果这位是江油人,估计听过这段;
不一次性说完,让领导补充出来,也是有眼色的体现,你不能全说了,让领导没发挥的余地吧?
“哈哈。。。小师傅说的没错,但现在的江油非常和蒋琬的肥肠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江油北部多高山,村民从事重体力劳动,为补充体力便将价格便宜的猪大肠等下水料买来加工;
因其味道偏辛辣,还可抵御山中寒湿之气,逐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