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喜宴前的准备,村里风貌
何雨柱好笑的看着自来熟的嫂子,满脸的热情,还是村子里好啊!
民风淳朴,乡亲热情,少了很多的蝇营狗苟!
这时候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土改后,庄稼都收了两茬了!
虽然不说吃的多好,但不至于饿肚子!
这已经是盛世了,所谓封建王朝的盛世不就是不饿肚子吗?
满清的那个盛世,还是红薯土豆下的虚幻盛世呢!
看看现在,一年的收成只要不胡作非为,来年吃一年问题不大!
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生活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对未来好生活的期待也高了不少!
翻身农奴把歌唱,这句话可一点都没夸张,晚清到解放前,家里有自己土地的农民几乎没了!
都是佃农,就说京城周边,哪个村子还没几个地主了?
这些人仗着有钱有势巧取豪夺,将别人的土地用各种手段据为己有,也就是人民的队伍来了,要不然这些人想拥有自己的土地,简直天方夜谭!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赖以生存的保障,农民没了地,那就是绝了根!
这一点,绝对没危言耸听,城里人靠做工养家糊口,农村人靠土地传宗接代!
当下的环境,城里人多物资少,供给矛盾更突出一点,但村里没有这个矛盾,他们自给自足,生活压力比城里也低一点!
这也是当初何雨柱劝秦淮如将户口迁到城里时,秦淮如犹豫的原因!
不论村子地的多寡、贫肥,按人头分地是必须的,这样一来,这些地都是自家的,还不得伺候好了?
华夏人在耕种方面的经验无人能及,伺候好了,收成自然就上来了,家里终于有了余粮!
这里的余粮说的是第二年的口粮,不是说家里的粮食堆满了!
这样一来,每年收成扣除部分农业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吃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加上自己挖野菜养猪、养鸡换点钱,生活不说多好吧,至少比很多成立人都要过的好是真的!
城乡之间的这种情况,一直到公私合营后才慢慢开始转变,所以此时此刻的农村环境还是很好的!
“哎,小师傅,我说你发什么愣啊!”
说话的大嫂看何雨柱发呆,马上不愿意了,我这么一说,你就发呆,这是啥意思?
“哈哈,嫂子,被您这么一说,我是该考虑娶媳妇的事情了,哈哈!”
“咯咯。。。这就对了,十八了,不晚了!
需要个啥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