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便能得出产量。
只是精耕细种,产量可能会偏高。
肥料跟不上会少点。
但土豆红薯不管怎么样,只要没有遇到意外绝产,三五千斤肯定没问题。
玉米如果照顾的稍微差一些。
可能只能有一两千斤。”
反正现在鸿胪寺的官员又不敢把他直接拉下去,嘴堵住,那顾平自然是能多说就多说点,把具体情况讲清楚了。
面对这些信息,永康帝是理所当然的,直接忽略了还没有朝贡的那些小国使臣,立刻颇为感兴趣的现场验证,他自己也是亲自走下龙椅盯着侍卫验证。
满朝文武对此同样颇为关心。
很快,不论是埋在泥土下面的土豆红薯,还是长在玉米杆上面的玉米,就全部或被挖出来清洗干净,或被剥好。
并且逐一称重。
“陛下,总共十株土豆,每株土豆产量在四到六斤左右,平均产量五斤。
红薯平均产量在六斤。
玉米一株产三到四斤。”
负责称重的是御前侍卫,此时回禀的自然也是御前侍卫,但是御前侍卫都是出自勋贵家族。虽说有些勋贵原来是泥腿子,以前种过田,可如今开国已经超过三十年,他们基本都是二代三代勋贵,估摸韭菜和小麦苗都分辨不出来。
自然也不清楚产量到底是高是低。
语气中一丁点都不带兴奋。
只是如实且平稳的回复着。
与此同时,永康帝也不大清楚一亩地大概能种多少,只能询问起大臣们:
“这产量算高吗?”
好在满朝文武大臣并不全都是不识五谷,没种过田的,很快就有几个负责农耕的大臣走出来仔细查看情况。然后又询问了一番顾平,平均每亩地能种多少株等相关信息,这才激动不已回禀:
“陛下,土豆红薯一亩地起码能种两千株以上,这就意味着按照缸里面的土豆红薯产量来计算,每亩产量基本都超过万斤,玉米的产量也超过五千斤。
这实乃天降祥瑞,天降祥瑞啊!
前所未有的祥瑞!”
说到这,那几个负责农耕的官员已经激动到难以自抑,并不由涕泪交加。
有激动有兴奋,还有懊恼!
懊恼于这粮种怎么现在才来?
“什么?”
“这怎么可能?亩产万斤,这根本就不可能啊!确定这个数字没问题?”
一下子,先前对具体亩产还没有清晰认知的众大臣,全都惊讶不已的议论起来,同时主要集中在不敢置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