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江湖中人去吧。
但真别说,有了这个官员启发,其他人也都觉得有道理,甚至还有大臣站出来表示,怎么能让镇国公主自己去自筹兵马,那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而且自筹兵马得待在汴京这边自筹多长时间。
还是安排一些将领士兵配合吧。
别让公主自筹头疼了。
然后,这些建议被赵顼给开口否决了,表示不合祖制,气的一些官员当场翻白眼,都想要骂娘了,说的好像公主出宫开府建衙,监管江湖合祖制似的。
随着早朝结束,相关消息外传。
那些勋贵,乃至于皇亲国戚们也都纷纷觉得,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还是赶紧把这个祸害瘟神送走,别让她待在汴京继续祸害他们,才是最佳办法。
于是乎汴京就出现了一道奇景。
所有人都在配合,努力促成此事。
文武官员们是积极努力劝说当今官家,同意从大内禁军,又或者汴京的其他军队当中,甚至于从外地调军队,并将军队的控制权交给镇国公主,让镇国公主早日拥有足够的军队去监管江湖。
勋贵和皇亲国戚,则是一部分派人到处宣传,哪个江湖中人,或者武林中的恶徒,害了多少多少人命,实在是罪大恶极,就等着有人能够主持公道呢。
希望镇国公主能早日监管江湖。
另一部分人去江湖中传消息。
表示镇国公主她过段时间就会出巡天下,扫清所有一切江湖恶徒,并将江湖纳入朝廷监管范围,且所有一切都是镇国公主一意孤行,朝廷实在没办法。
一方面是鼓动民意,让汴京百姓知道江湖中有多少多少恶人,希望镇国公主能早日解决那些恶人,并庇护百姓。
另一方面就是希望能有江湖中人。
觉得不爽,过来刺杀镇国公主。
如果能弄死镇国公主自然更好。
实际来讲就是,无论是文官,还是那些勋贵,或者皇亲国戚,现在都不想跟镇国公主硬碰硬,也不愿意硬碰硬。
让别人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便很有默契,都不用开会协商的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最好的情况是整个江湖都跟镇国公主斗起来,不管是两败俱伤还是镇国公主被灭,对他们而言都是好事。最差的情况至少也能把镇国公主送出汴京,给他们些喘息余地。
至于什么规矩体统祖制?
那是对付弱者和君子的。
辽国西夏,谁跟他们讲这些啊?
在他们的齐心协力配合下,效果显然还是有的。比如很多汴京百姓都觉得有些武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