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太简单了。
而贞观朝,目前来看,懒人并不多。
李世民的包容、大气,还真就让朝臣们心甘情愿的在朝会上各抒己见而后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来。
李世民等到朝臣们都说得差不多了,这才点点头朗声到。
“诸位臣工的意见,朕都听到了。”
“朕基本总结了一下,其中反对的,主要是认为太子此举扰乱了科举原本的规矩,同时破坏了礼部、吏部原有的官员招录、调配工作。”
“而支持的一方呢,则是认为这科举一事本就出现没多少年,本就还存在漏洞,所以新冒出来个考试,似乎也没什么,至少也能看看效果!”
李世民这番总结,几乎就是把朝堂上主流的意见都给提炼出来了。
众人见此也是连连点头。
“既然你们的意见说完了,那朕也说说朕的想想法。”
“首先,朕先表个态,朕是乐意看到太子这次招录官员考试成功举办的。”
李世民哈哈一笑,当先表露出了自己的态度。
而后,才郑重的解释道。
“先说说朕认可的原因。”
“其一,朕手里没有承乾所需要的人手了!”
“不是承乾不乐意从走吏部遴选的渠道,而是朕给不了他那么多他想要的官吏!”
“大唐初立,到处缺人,朕自己都嫌人手不足呢,哪还有人手给他啊!”
“可偏生,他要人要得急,还要得多!”
“那就没办法了,让朕总不能让他差事不办了吧!”
“不瞒各位,朕对于太子别苑还是多有期待的,毕竟无论是朕的内帑还是国库,可是每年都能从那儿得到不少银钱的,朕总不能光拿钱,还不给人人手干活吧?”
朝臣们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如今的太子别苑,可不再是众人口中所谓的‘小孩子玩闹’了。
食盐工坊、造纸工坊、印刷工坊,还有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琉璃工坊。
光是这些个工坊,就给内帑还有国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甚至好几家国公府,都在里头有分红来着。
这时候,太子殿下说一句他缺人,要招人,似乎还真就不好拦着啊。
李世民见众人没反对这个理由,笑着说起了第二个。
“其次嘛,朕对于此事,同样也有些私心。”
“那就是如同克明之前所说的那样,科举是我大唐的国策。”
“但科举终究出现的时间尚短,各种规章都还不健全,里头需要完善的东西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