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间隙,我向系着围裙的老板娘打听:老板娘,清和村离镇上远不远?
老板娘擦着手走过来:远倒是不远,大概十公里左右。不过一路上都是山路,我看你们开的是小车,下午刚下过雨,一路都是土路你们这车去不了,得摩托车才行。她好奇地打量我们,不过你们去那里干嘛?那里总共才十几户人家,整个村还不到一百人。
我说去那走亲戚,接着问她:你家有没有摩托车?能不能借我用用?
我掏出五百块钱递给老板娘:放心,我们车留在这里,人跑不了。
老板娘犹豫地看着钞票,又望望门外那辆桑塔纳,终于点头:那我叫我家老陈带你们去吧,山上小路多,容易迷路。
老板娘的丈夫老陈向邻居借了辆嘉陵125c摩托车给我们,自己骑着豪爵男装摩托车在前带路。我载着柳山虎跟在后面,车轮在泥泞的山路上不停打滑,颠簸了近十公里,到达清和村时天已黑透。
这个沿江的小村落寂静无声,只有零星几户人家亮着昏黄的灯光。老陈停下车问道:兄弟,你们要找的亲戚叫啥名?咱们找户人家打听下。
我点点头,三人径直走向村头一户亮着灯的人家。敲响木门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农妇警惕地探出头来:你们是谁?干啥的?
老陈笑着上前:这位大姐,我在镇上开饭店的,大家都叫我老陈。这两位外地来的朋友是来村里找亲戚的,想向您打听个人。
农妇说的都是浓重的川渝方言,我完全听不懂,只能依靠老陈在一旁翻译。
老陈转头问我:兄弟,你要找的亲戚叫啥名字?
我急忙说:是个女孩子,叫李娜。
老陈用当地方言与农妇交谈片刻后,面色有些为难地转向我:兄弟,她说你要找的那个女娃,前几年已经嫁人了,好像嫁得还挺远的,嫁到北方去了。
我的心猛地一沉,立即对老陈说:陈哥,你帮我问一下李娜她家是哪一户?
老陈又和农妇交谈了几句,农妇抬手指向江边方向,说了几句话。老陈翻译道:她说李娜家就在江边那棵老槐树旁边,是栋两层的小楼。
我拿出一百块钱塞给农妇后,三人立即骑着摩托车赶往她所说的地址。到达江边那栋两层小楼时,屋里正亮着灯。
我推门走进一楼的客厅,只见一对年轻男女和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吃饭。见我闯进来,年轻男子警惕地提起菜刀,用方言厉声质问。
我用普通话回答:我是李娜的朋友,过来看她的。
年轻人放下菜刀,但眼神依然戒备:我姐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