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理的朋友说,外公外婆身体都硬朗,就是特别想你。
看到你的信和照片,还有那些港岛的饼干、糖果、衣服,高兴得不得了。
舅舅说,开春就动工把老屋彻底修一修,钱足够用了。”
他又指了指信封:“这里面还有舅舅连夜写的回信,和水生表哥家里带回来的信。
舅舅说,让你放心,家里一切都好,现在政策松动了,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让你和阿爸在港岛安心,不用总惦记他们。”
汪巧珍紧紧攥着照片和信,如释重负的笑了:“好!好!收到了就好!他们好就好!”
她一遍遍地说着,仿佛卸下了积压心头十几年的大石。
陈国富也在一旁欣慰地点头,递给汪巧珍一条手帕:“好了好了,这是大喜事,该高兴才对。
阿文把事情办得妥帖,我们就安心了。”
陈秉文看着母亲激动的样子,轻声道:“老妈,等政策再明朗些,我一定亲自陪你回顺德,去看外公外婆,这一天应该不远了!”
“哎!好!好!”汪巧珍连连点头,小心翼翼地把照片和信收好,整个人像是年轻了几岁,脚步轻快地走向厨房:“今晚加菜!
我去煲个老火汤,阿文辛苦了!”
看着汪巧珍的背影,陈国富拍拍儿子的肩膀:“做得好,阿文。
这件事,比你谈成多大生意都让你老妈开心。”
第二天,也就是4月6日。
港督麦理浩召开记者招待会。
将他出访内地的成果向众人宣布。
虽然受此影响,港岛股市迎风而长。
但陈秉文知道,从这一刻起,英资撤离港岛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港督麦理浩的燕京之行和随后宣布的大规模公共房屋计划,表面上是为了缓解港岛住房压力,深层里却传递着一个清晰的信号:
港府正在为政权交接做长远准备,而精明的英资财团们已经开始悄悄布局退路。
“怡和悄悄将注册地迁往百慕大;汇丰一边减持港岛资产,一边加速国际收购;
就连老牌的太古、会德丰,也在逐步将投资重心转向东南亚和澳洲.”陈秉文喃喃自语,“这些老狐狸,表面上一片祥和,暗地里都在准备后路。”
然而,这股看似悲观的撤退潮,对陈秉文来说确实莫大的商机。
“英资退,华资进这是时代更替的必然。“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们不敢要的,不敢赌的,正是我崛起的机会!“
“必须加快步伐了。”
收购屈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