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能组织得好,在核心商圈、写字楼、工厂区精准投放,也能直接拉动销售。
特别是“脉动”功能饮料,目标客户就是那些需要提神醒脑的上班族和年轻人。
一张设计精美、折扣诱人的优惠券,很可能就是促使他们尝试的第一步。
这能弥补大众媒体广告在终端转化上的不足。
李伟明越想越觉得这两个点子可行,赞助赛马抓眼球、提格调;
人海传单接地气、促销量。
一高一低,相辅相成。
正好展现他整合营销的思路。
他立刻奋笔疾书,将这两个想法的具体执行方案、预算预估、预期效果一一详细列出,形成了一份颇为像样的计划书。
写完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西装和领带,拿起计划书,满怀信心地走向隔壁的董事长办公室。
他希望能用这份“新官之火”,赢得陈生的认可。
李伟明轻轻敲了敲董事长办公室的门。
“请进。”门内传来陈秉文的声音。
李伟明推门而入,略显紧张但更多是兴奋。
“陈生,没打扰您吧?
关于公司接下来的广告宣传和公关造势,我初步构思了两个方案,写了份计划书,想请您过目指正。”
说着,他恭敬地将文件递给陈秉文。
陈秉文点点头,接过计划书,快速浏览起来。
片刻之后,他放下计划书,脸上露出了笑容,“李经理,效率很高嘛。
上任才几天,就有这么具体的思路。
很好,这两个点子,确实都很好,切中了港岛社会的脉搏。”
从陈秉文的角度,李伟明初来乍到就能想到赛马和雇佣学生发传单的点子,确实很不容易。
毕竟之前陈记的广告做得铺天盖地,起点极高,他能迅速抓住本地文化的核心和终端推广的有效手段,证明他确实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执行力,是个可造之材。
陈秉文心中暗自赞许。
而听到陈秉文的赞扬,李伟明心中一喜,正待谦虚几句详细阐述计划细节。
却见陈秉文接着说道:
“李经理,这两个点子确实切中了港岛社会的脉搏,非常好。
赛马的热度毋庸置疑,能快速提升品牌讨论度;
学生地推精准高效,能直接转化为门店销量。
这两件事,我看都可以着手准备,细节上再优化一下就可以执行。”
说到这里,陈秉文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在我看来,这两个点子的格局,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