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我要在东京的深夜,看到我们的‘科学宣言’首播!”
“明白!”两人齐声应道。
时针滑过23:00。
东京的夜,在霓虹闪烁中沉入更深邃的层次。
对于特定的人群,他们的“黄金时段”才刚刚开始。
28岁广告公司职员山田浩二,拖着灌了铅般的双腿走出地铁站,冷风一吹,疲惫感更甚。
回到狭小的单身公寓,他习惯性地打开电视,让声音驱散一点寂静。
屏幕上正在播放一部深夜剧的片尾曲,紧接着,画面切换。
没有夸张的明星代言,没有炫目的特效。
画面首先是一个特写:晶莹的汗珠从奔跑者的额头滑落,滴在柏油路上,瞬间蒸发,留下微小的湿痕。
旁白是厚重的男中音:“剧烈运动,伴随大量水分与电解质流失。”
画面拉远,是马拉松选手冲线后扶着膝盖喘息的真实场景。
他拿起一瓶冰蓝色的饮料,瓶身上清晰的成分图示和含量标注一闪而过。
旁白继续:“科学配比电解质,快速补充流失——脉动。”
山田下意识地舔了舔干涩的嘴唇。
他刚结束一个长达12小时的加班,虽然没跑步,但那种脱水般的疲惫感竟有些相似。
广告没有喊“喝了就精神百倍”,而是用科学的语言解释着身体的需求。
广告无缝衔接,下一个镜头是深夜办公室,一位公司文员揉了揉发酸的脖子,惨白的日光灯映着他略显憔悴的脸。
“长时间工作,精力消耗。”
他拿起同样的冰蓝色瓶子,画面下方是牛磺酸和维生素b群的图示与含量。
“含牛磺酸与维生素b群,温和提神,缓解疲劳感。”
山田看着屏幕里那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年轻人,一种微妙的共鸣感产生。
最后是轻松的聚会场景,年轻人举杯畅饮,强调“清爽无负担”和低糖标识。
核心口号响起:流汗之后,就喝脉动!选择成分,开启新习惯。
广告结束,山田记住了那抹冰蓝色,记住了“电解质”、“牛磺酸”、“低糖”这些关键词。
它不像以往那些饮料广告那样急吼吼地卖“口味”,更像是在科普一种更健康的补水提神方式。
他起身去冰箱拿水,目光扫过空荡荡的冷藏室,心里第一次对“脉动”这个名字产生了好奇。
同一时间,35岁的家庭主妇佐藤美惠正在客厅整理丈夫的西装。
电视里播放着深夜新闻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