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找了个好位置看着了。
本来他们今天要在秦都互动的。
然而王莽直接去秦都把三人都拉了过来。
大汉的热闹,怎么可以少了吃瓜的秦人?
包拯也看见了这几个秦人,那叫一个感触良多啊。
他一直想拉几个秦人来审一审,但一次都没成功过,倒是有游客带路去擒暴君,但很快就会和另一波狂热游客粉丝据理力争的拦住。
然后他也感受到了官家的滋味,唾面自干。
搞得现在包拯都想开始学辩证了。
坐在那桌案后,习惯性的一拍惊堂木!
“来呀!带人犯,呸,不好意思习惯了,那个,诸位今日请本官来,可是有什么事要本官做主?”
“慢着!包大人!你的思维不够进步,这样,我来做公孙策!”
先前骑马去请人的游客举手上前自荐道。
他也看出来了,包拯对于和亲这种手段虽然说不上赞同,但肯定不会觉得是什么罪过。
包拯想了想,也行吧,自己也从多个角度看看这后世之人是怎么看待事情的。
“刘彻!我问,你答!”
刘彻杵在那,一脸的无所屌谓的样子。
“你说!”
“为何和亲!”
“笑话!为何和亲?乌孙若是倒向匈奴,你知道要多死多少边境百姓吗?”
刘彻很不屑,这后世之人,说到底看他们这些古人,还是带着一种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这是以后知者身份,上帝视角为基础而产生的优越感。
他们爱国,非常的爱,他们的喜怒多是极端的,所以他们很容易觉得某位历史人物塌房了。
少年时读着,竹杖芒鞋轻胜马,崇拜苏轼,青年时就会觉得苏轼纳妾塌房了,觉得他反对新政塌房了,少年时看嬴政,一口一个暴君,再刷几个短视频,就是迷人的老祖宗了。
刘彻看的明白,正是明白,他现在也无所谓了。
“何不征讨之?东汉尚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你汉武大帝就没有这种臣子吗?”
“你给我钱粮?你要不看看和亲是哪个时候的事了!大汉打了多少年仗了?打仗,说朕穷兵黩武,和亲,又说耻辱,既要又要,你当原历史的朕有景区相助吗?”
两人的对话没营养,真就是一人在问,另一人反问堵回去。
颇有种骂街的既视感。
阎王殿的四人并不觉得现在是自己出口的时机,他们决定看上一看再说。
“那细君何辜?”
也有别的游客上来帮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