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丫鬟都仔细挑了送去。
这边相谈甚欢,朱小宝则转身往谨身殿去了。
郑和早备好清茶,案上堆满了司礼监待批的奏疏。
雪灾刚过,年关又至,河南、湖广等六省布政使的求援信雪片般飞来。
房屋倒塌数千间,三千余百姓伤亡,处处都等着朝廷拨款。
可东边抗倭战事正紧,粮草早调去了东南,太仓粮仓见底,国库更是捉襟见肘。
虽说交趾提前缴了八十万两税银,西南茶马司和市舶司却已被提前预支掏空,实在榨不出多余的银两来了。
更让朱小宝头疼的是都察院的奏疏,言官们个个引经据典,劝他止戈息战,说什么好战必亡,非要让他把粮草调回来赈灾。
内阁票拟后都不敢批红,全推到他这儿了。
朱小宝看罢直接驳回,又把皮球踢给了内阁。
“你们总得给朝廷想办法,难不成白养着?”
处理完一上午的文书,快到午时朱小宝忽然想起件事,让郑和去传大相国寺的慧心法师。
老和尚一进门就打颤。
“贫僧参见太孙殿下!”
朱小宝开门见山,目光淡漠地看向慧心法师,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大师曾言天命不可违,故雪灾不止。”
“换而言之,你大相国寺这是默认了雪灾是因孤失德所致?”
慧心吓得冷汗直流,结结巴巴的辩解道。
“是小僧佛法不精,小僧给佛门蒙羞了……”
朱小宝却话锋一转。
“既然你佛法不精,不如换个厉害的主持?”
“孤自是不愿见你们大相国寺就此颜面扫地,折了佛门威望。”
慧心和尚猛地一怔。
太孙殿下这话听着……怎的像是在偏护佛门?
他不是道门的掌教吗?
难不成,是为了平衡佛道两家?
慧心正愁被舆论围攻,于是赶紧回话道。
“小僧首推苏州妙智庵的道衍和尚,他不仅儒释道三派通吃,还懂阴阳术。”
朱小宝故作思考。
“把他调来做大相国寺主持,可能服众?”
慧心和尚本就早想卸下大相国寺主持的担子了,如今舆论矛头全指着自己,更是急着要摆脱这身份。
他忙激动回话。
“回禀太孙殿下!他定能服众!”
“小僧年少时曾游历长洲,也与道衍师兄论过禅理,对他向来极为推崇!”
朱小宝点头,淡淡地道。
“既如此,孤让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