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都舍不得用了,他们和牛都有感情,能让牛休息就尽量让它们休息。”
在大明,耕牛和战马一样,都是非常稀缺的。
一般百姓家,除非遇到实在难以耕种的土地,否则都舍不得动用耕牛。
“可这样的话,耕种效率肯定会大大降低,长期依靠人力,百姓们也会吃不消啊。”
朱小宝喃喃自语道。
朱元璋无奈地叹了口气。
“那也没办法啊!”
突然,朱小宝像是想到了什么,说道。
“为何不在田埂两端架起代耕架呢?”
朱元璋一脸疑惑。
“代耕架是什么东西?”
代耕架是明末时期农耕器具的一项重大进步。
当时战乱频繁,耕牛数量急剧减少,百姓们为了省力,就发明了这种工具。
朱小宝思索了一下,说道。
“就是在田地的两头,分别搭建一个人字形的木架,每个木架上装一个轱辘,轱辘两头安上十字交叉的橛木,只要用手扳动橛木,犁就能自己移动……”
“应该是这样没错。”
朱小宝努力回忆着。
代耕架在明末是很重要的农耕器具,但对于后世的他来说,也有些模糊了,只能尽量描述。
等他说完,再看向朱元璋时,只见朱元璋正一动不动地盯着他。
朱元璋的神色变幻不定,看来,他大概是明白了代耕架的用途。
“这……这是你想出来的?”
朱元璋回过神来,那神情看起来又惊又喜。
“咋……咋了吗?”
朱小宝心里没底,他也不确定这个东西对当下的时代来说是好是坏。
但从功能上来看,他觉得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他实在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情。
朱元璋拍了拍朱小宝,激动地大声说道。
“你这臭小子,咋不早说呢?!”
“啊?”
朱元璋出身农家。
早年不是在战场上拼杀,就是在田间地头劳作。
对于农事,他堪称行家里手,摆弄起各类农具来,也是得心应手,一点就通。
朱小宝提及的代耕架,朱元璋稍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的巧妙。
在田埂两端架上代耕架,再用麻绳连接,把爬犁置于中间。
如此一来,田埂中间劳作的老农就能省不少力气。
真正发力的是田埂两头的百姓,而他们也只需转动橛木,爬犁便能在田间开垦。
这代耕架就像动滑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