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所用,但各地情况各异,驿站也各有不同。”
“北方边疆地区,战事频发,驿站自然不能对百姓开放,然而南方各地太平盛世,朝廷花费大量钱粮维持驿站,岂不是浪费?”
朱元璋颔首,这番话确实有道理。
他深知北疆驿站的重要性。
然而,与北疆相比,南方的驿站似乎有些多余,消耗了不必要的开支。
“江南地区富裕,商贸往来频繁,除了运河之外,若能将驿站用于商业,比如传递信件给百姓,为旅行者提供住宿,为货物提供仓储,其收益至少可达三十万两白银!”
朱元璋读到此处,突然睁大眼睛,猛地吸了一口凉气
就连他拿着纸张的手,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他还从未如此失态过,但事关朝廷的财政开源,他又怎能不激动
不久后,待朱元璋平复好心情,便又继续阅读起来。
朱元璋凝视着梨木桌上他刚整理好的纸张,表情从最初的轻松变得复杂。
朝廷财政紧张,这是众所周知的。
朱元璋出身贫寒,在确立了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后,他并非不知,在他重视农业税收之后,便意味着他放弃了商业税收。
商业税收丰厚,他执政多年,不可能没意识到。
但现行的政治体制限制了大明的商业发展。
许多人不理解,在不考虑明初的人口、土地和社会体制的情况下,一味批评朱元璋的治国理念。
作为皇帝,朱元璋统治帝国二十多年,他难道看不出商税的利润
是他真的不想征收商税吗
不!
不是这样的
至少在这二十四年里,社会体制决定了朱元璋必须将治理重点放在农业上。
这也让他陷入了矛盾之中。
江南地区富裕,商税是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
但问题在于,如何在不提升商人地位的情况下,让朝廷参与并分享商业利益呢
这二十四年来,朱元璋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他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
朱元璋在审视朱小宝的策文后,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他继续专注地阅读朱小宝关于改进大明驿站的策略。
朱小宝所列举的人口、路程等数据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尽管存在许多错误,但这并未影响朱小宝策文的主旨。
朱元璋读至文末,双眸微闭,随后推开书房门步入庭院。
他长时间仰望天空,目光游移不定,面容显得异常严肃。
不久,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