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买下来了,为了盖房,跑了不少关系。
也多亏元家在其中帮忙,一个个大红章落下来,那经历了无数风雨的老房子终于被推倒。
李有贵跟李骁还有大舅跟大姐都要上班,家里能办这事的就剩姥爷姥姥,还有二姐。
幸好李振东帮了大忙,他平日里到处干杂活,大多也是在城里帮人家搬重物跟盖房子之类。
买砖,雇人,怎么盖,有李振东在完全不用操心了。
他不仅人缘广,还知道怎么省钱,有他盯着没人能糊弄。
李骁本来想着最好能盖个小二楼,但地方不够大,附近环境也不允许,最后只能老老实实盖平房。
三间房六十来平,平均一平大概五块钱,盖个房子加院子加一个偏厦,一共花了不到四百。
大头是之前从街道手里买下房子跟跑关系,加盖房差不多花了一千多块。
好处是,姥爷一家的户口问题,也顺手一道就办了。
二月末,李振南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他被首都钢铁学院录取。
拿到录取通知书,李振南第一时间就跑去了厂里找李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
李骁也很为李振南高兴,得知他将要在十天内赶去学校报道,李骁让他赶快去把出门的手续都办了。
李振南先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李骁心里就有数了。
他们厂里,包括他跟元宵,这些在岗工人还没有一个收到的。
也就是说第一批就是25岁以下应届毕业生以及社会青年批的,李骁跟元宵虽然也是25岁以下的,但他们属于在岗青年。
近来李骁一直关注着报纸以及广播上的动向,猜测他的估计要等到四月份了。
因为现在城市里正在安排就业疏散已经知青回城的问题。
知青回城,很多人终于熬出头了,但也不是都能回来的。
黄四儿有天下班,拎了半瓶酒,揣了一兜子炒花生过来找李骁。
李骁酒量又不行,就喊了大舅过来陪着喝了两杯。
黄四儿白酒下肚,脸跟脖子通红,李骁这才发现,四儿比原先白了许多。
人在饭店上班,多少都能沾点油水,看着也胖乎了。
这胖乎了,那五官就跟长开了一样,瞅着精神多了。
“骁哥,那时候要没有你,我可能现在还在乡下呢。”黄四儿也不知道是被白酒熏的,还是真走心了,眼底开始有些湿润。
李骁笑呵呵的扒着花生吃:“那也不怕,现在知青都可以回城了,你要那时候没回来,现在也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