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底层的工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怎么干,都有人安排好。
每天不用费脑子,体力活让身体每天都很疲惫,汗水浸透衣服的感觉,难受又有一种舒爽。
尤其是下班后,去厂浴池,温热的水从头浇到脚,冲去了一身黏腻时的那种感觉。
虽然重复,可是每天的任务完成量也是摆在眼前的。
年产量逐步增加的那种感觉,让人自觉的就把重担扛在了肩头。
之前的李骁对这个年代人的奉献精神感受的并不是那么明显。
也是自从到钢厂当了工人后,他才发现,这是一个全国人民的精神都昂扬向上的年代。
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时代,却是最有志气的时代。
很多事情,是从资料上看不到的,李骁跟一些老师傅闲聊时候听到了许多的真实故事。
为什么像李骁父亲那样的人,能练出堪比机器的精确度。
为什么常宽那群工程师,技术员每天埋头研究,设计,试验,几乎达到废寝忘食,走火入魔的地步。
为什么厂里的那些工人,一个个斗志昂扬,理想满满。
因为在这个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人人都能看得见的。
总之这一代人经历的太多,身体上的劳累,物资的匮乏跟心理上的憋屈相比都不值一提。
当李骁彻底理解了这一代人,才真正的融入了这个时代,而他的调职也随之而来。
1977年5月,李骁被调入设计部,拜师孙自成。
之前坚持让李骁下车间锻炼的就是他,是钢厂内级别最高的工程师。
孙自成不光是宁北钢厂的领头人物,在国内整个钢铁业也都很有名。
他是68年才调来宁北钢厂,70年主持参与了宁北四号高炉设计方案。
在这之前,孙自成在丰太钢铁任职,接过冶金工业部下达的钢铁厂设计任务书,参与设计国内第一套万能炉卷轧机。
来宁北后,厂内引进国外转炉炼钢设备,却只给设备不给技术。
以为这样就能抑制我国发展,也是孙自成带头参与技术研究,废寝忘食一年后转炉炼钢设备投产。
总之,孙自成是个牛人,所以常宽不与他争李骁。
觉得李骁在这样的人带领下,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李骁自然对这种的安排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有些意外自己会被如此重视。
这自然也让李骁有了不少的压力,毕竟他除了过目不忘,没有任何其他优点。
孙自成今年已经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