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鑫悄无声息地转身,像一道真正的影子,消失在梧桐大道的另一头。他需要回去,整理实验记录本上的新数据。宋序安的“篡改”成功了,代价是张极更深的敌意和他自身精神力的消耗。而天道……它绝不会坐视自己的剧本被如此轻易地改写。
他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宋序安发来的信息,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轻松和初尝胜利的兴奋:
“书湿了,咖啡味儿的《宏观经济学》,新体验。谢了,‘探针’。”
朱志鑫看着屏幕,没有回复。他抬头望向初春湛蓝的天空,那澄澈的蓝色之下,仿佛涌动着无形的、更加汹涌的暗流。实验室的失控是警告,张极的偏执是威胁,而他能力的边界和代价,仍是未知。
宋序安在一步步将他推向风暴眼,将他锻造成对抗天命的武器。而他,也在利用她的“剧情”和反抗,探寻自身存在的谜团和力量的本质。
这场无声的战争,已进入更复杂、更危险的深水区。每一步试探,每一次反抗,都在积蓄着更强大的反噬力量。朱志鑫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他摸了摸口袋里那本记录着“异常”的实验本,步履沉稳地走向物理楼。他需要更多的数据,更深的了解。为了宋序安,也为了……他自己。
·
梧桐大道上的那杯“咖啡味儿的《宏观经济学》”,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小型胜利,短暂地振奋了宋序安的士气。她成功利用朱志鑫的“高维探针”能力,精准地避开了羞辱,甚至反将了宋妮一军。然而,胜利的代价清晰可见——张极眼中那最后一丝挣扎的理性彻底被偏执和疯狂的占有欲取代,朱志鑫的精神力消耗带来的疲惫感也如影随形。
平静的校园生活下,暗流变得更加汹涌粘稠。
朱志鑫变得更加谨慎。他不再轻易尝试主动“聚焦”或“投影”,那晚实验室失控的痛苦和宋序安手臂上的伤疤是深刻的教训。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那本特殊实验记录本的分析中。记录显示,宋序安的“失神”频率在梧桐大道事件后,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一种规律性的、小幅度的攀升,尤其是在张极可能出现的区域附近。这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测试,天道在持续施压,试图将她重新拖回轨道。
同时,朱志鑫自身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或者说,更加“污染”。走在校园里,他有时会看到路过的学生身上闪过极其短暂的、不连贯的虚影,仿佛他们同时存在于几个叠加的、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