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些粮草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兵,不送战马、火器之类的东西,李倧他翻不了身!
“还请将军遵守诺言,不再与李倧往来。”
郑仁弘再次躬身,语气带着几分恳求,也带着几分警惕。
他怕毛文龙出尔反尔,暗中仍给李倧提供支持。
毛文龙轻笑一声,很是笃定的说道:“领相放心,本帅是大明将军,言出必行。
倒是领相,回去后也要提醒你家国王,莫忘了今日的承诺。
汉语教学、贵族赴京、官员考核,这些可都得一一落实。”
郑仁弘心中一凛,连忙应道:“外臣谨记,定当转告我朝鲜国王。”
达成约定后,郑仁弘不再多留,起身告辞。
走出府衙大门时,他回头望了一眼那高悬的“明”字旗,心中五味杂陈。
他的君主虽暂时保住了“正统”,却彻底沦为大明的附庸,那些苛刻的条件,终将一点点磨灭朝鲜的国本。
可他别无选择,只能带着这份沉重的“成果”返回汉城,筹备北伐戡乱之事。
。。。
随着毛文龙与李珲、李倧各方的博弈落定,朝鲜的局势果然如他所预判的那般,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分裂制衡。
李倧据守平安、咸镜、黄海三道,靠着从大明商人手中购得的粮草勉强支撑。
李珲则在南部四道集结兵力,打着“正统平叛”的旗号,却因忌惮大明态度而不敢贸然北上。
全焕盘踞汉城,看似势力稳固,实则流民离心、粮草匮乏,成了南北双方都不愿先动的“缓冲带”。
这种分裂不会持久。
毛文龙心中清楚,以朝鲜的国力,支撑不起三方长期对峙,迟早会有一方因粮草耗尽或内部崩溃而先败。
但他同样笃定,这场乱局绝不会快速终结:
李倧有大明“商路输血”,李珲有南部富庶之地,全焕有汉城天险,三方相互牵制,至少能拖延一两年,甚至更久。
而这段时间,足够他南下解决荷兰人的威胁,再北返收拾朝鲜残局。
届时,无论是李倧胜还是李珲胜,都已元气大伤,大明只需轻轻一推,便能将朝鲜彻底纳入版图。
既然朝鲜事毕。
便是该回去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明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撤离朝鲜。
毛文龙先是撤回了派驻在李倧军中的明军教练。
这些人曾帮李倧训练新兵,如今撤走,等于断了李倧唯一的战力提升通道。
随后,除了留下两千兵力驻守釜山、义州两处战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