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带不走的战利品转化为牵制明军的利器。
林丹汗与他的察哈尔部,便是这盘棋中最关键的一颗“棋子”。
不久前皇太极派往察哈尔部的使者早已传回关于察哈尔部的消息:
察哈尔部如今已是绝境。
开原一败后,原本依附的兀良哈、阿噜科尔沁等小部落尽数逃离,剩下的部众不足两万,且大半冻饿交加。
草原上的积雪没到膝盖,牛羊冻死了七成,每日都有牧民因缺粮倒在帐篷外,连林丹汗的大帐都只能靠煮雪水混着少量炒面度日。
林丹汗虽嘴上硬撑着“绝不向大明低头”,私下里却多次召集亲信商议“南下劫掠”。
漠南草原已无粮可抢,唯一的生路,便是越过边境,去抢大明的堡寨或科尔沁的残余物资。
皇太极很清楚,即便自己不递出橄榄枝,林丹汗也迟早会南下。
他要做的,不过是给林丹汗一个“更诱人的目标”和“更合理的借口”,让这位走投无路的草原大汗,成为自己拖延明军的“挡箭牌”。
“济尔哈朗!”
皇太极猛地转身,目光落在身侧那位身材魁梧的勇将身上。
“奴才在!”
济尔哈朗立刻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语气中满是恭敬。
“你领五百骑兵,带着一万头牛羊、五千老弱俘虏,还有一千名成年男丁,留在此处,就守在莽古斯的旧营地里。”
皇太极的声音平静。
“留在此处?”
济尔哈朗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连声音都拔高了几分。
“大汗,此处离抚顺不过两日路程,明军随时可能追来!留在此处,岂不是等着明军来攻?咱们这点人手,根本守不住啊!”
他实在无法理解。
好不容易劫掠来的牛羊与俘虏,为何要留在这危险的地方?
若是被明军夺走,此前的血战岂不是白费功夫?
皇太极缓缓摇头,走到济尔哈朗面前,伸手将他扶起,目光扫过不远处缩在雪地里的俘虏,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
“攻科尔沁之前,本汗已派使者去见林丹汗,邀他共分科尔沁,还说明军此刻正忙着受降,防备空虚。
他若有胆子来,这些牛羊和俘虏,就是给他的‘见面礼’。
他若不敢来,或是明军先到,你便带着骑兵立刻远遁,不必恋战。”
济尔哈朗愣了愣,随即他明白了皇太极的用意了!
林丹汗急需物资救命,只要听到有“数万头牛羊”等着他,必然会不顾一切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