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一袭,同时在京师大兴坊赐宅一所,让其家人可安居京城。
后续优待亦是考虑周全:允许熊廷弼推荐三名亲属入国子监就读,获“监生”身份,未来可免试参与选官,为其家族预留仕途通道。
待战后熊廷弼卸任,可享受“致仕加全俸”待遇,即退休后仍能领取正一品全额俸禄,安享晚年。
除了熊廷弼的首功封赏,其余将士与官员的奖励亦分量厚重。
斩杀了努尔哈赤的朱万良,由原“总兵官”晋“忠勇伯”(超品勋爵,世袭3代,后袭者降为“忠勇子”),赐“金盔银甲”。
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仍兼“援辽总兵”,加“提督辽东东路军务”衔。
陈策晋封其为“定虏伯”,擢升“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官阶正一品,同时兼任“提督辽东西路军务”,掌西路边防调度之权。
另赏银两千两、彩缎四十匹。
紧接着是三位朱由校亲自拔擢的将领的晋升:
满桂由参将升蓟镇副总兵,马世龙由参将升宣府副总兵,何纲由参将升太原镇副总兵,三人皆加授“都督佥事”衔。
兵部尚书兼辽东巡抚孙承宗加授“太子太保”从一品荣衔,彰显其在后方统筹兵源粮草的功绩。
更特赐“入阁议事”权。
虽非内阁成员,却可参与内阁军事决策,等同于享阁臣待遇。
威虏伯刘兴祚加授“提督辽东蒙古事务”衔,专管与科尔沁、内喀尔喀等蒙古部落的联络、册封与互市。
允许其在开原设立“蒙古事务署”,可自主任免从五品以下属官。
这等于赋予刘兴祚处理蒙古事务的专权,凭借其熟悉蒙古部落习性的优势,巩固大明与蒙古的联盟。
另外,赏册并未遗漏普通士卒与后勤人员,而是制定了普惠性的奖励政策:
凡参与红河谷、抚顺、赫图阿拉三大战役的士兵,每人赏银五两、布两匹。
阵亡将士追赠“世袭军户”,子孙可免试补入军职,家属赏银二十两、免徭役三年,让牺牲者家属无后顾之忧。
伤残士兵则授“卫所闲职”,如仓库管理员、驿站驿丞等,终身领取半俸,确保其晚年生活有保障。
后勤系统的官员与役夫也被纳入奖赏范围:
负责辽东粮饷、军械转运的官员,如山东布政使司分管粮道者,各升一级,从四品者升正四品,正五品者升从四品,另赏银五百至一千两不等。
参与漕运、驿站转运的役夫,每人赏银一两。
这一两银子虽不多,却让底层役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