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膝盖重重砸在金砖上,却浑然不觉,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声音发颤:
“启禀皇爷!大捷!辽东大捷!”
“辽东大捷?”
朱由校脸上的不悦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惊喜。
他猛地前倾身体,双手按在案上,声音都拔高了几分:“快!将奏报呈上来!”
魏忠贤连忙膝行几步,双手高高举起捷报。
那是一份用驿站最快速度递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报,信封上还印着“辽东巡抚行辕”的火漆印,边角因一路疾驰而有些磨损,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分量。
朱由校伸手接过。
他拆开火漆,展开奏报,目光飞快地扫过上面的字迹,起初还带着几分急切,越往后看,眼神越亮,嘴角渐渐扬起抑制不住的笑意。
“好好好!”
接连三个“好”字从他口中传出,声音里满是狂喜,他甚至忍不住抬手拍了下案几,震得碟子里的菜汁都溅了出来。
“斩努尔哈赤!破抚顺!红河谷大败建奴主力!朱万良好样的!熊廷弼好样的!”
奏报上的每一个字,都让朱由校欣喜若狂。
辽东明军不仅攻克了被建奴占据多时的抚顺城,更在红河谷击溃了建奴的主力部队,最关键的是
建奴贼酋、那个从万历末年起便在辽东肆虐、让大明屡吃败仗的努尔哈赤,竟被总兵官朱万良斩杀于赫图阿拉城外!
这份捷报,份量太重了。
它意味着,困扰大明近十年的建奴之患,终于被狠狠打压下去。
意味着辽东的战局,从此刻起彻底扭转。
更意味着,他推行的新政、对边军的整顿、对蒙古诸部的拉拢,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丰厚的回报。
朱由校将奏报紧紧攥在手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站起身,在阁内来回踱步,脑海中早已开始盘算这大捷的后续。
有了这份胜利,朝堂上那些反对新政、弹劾他“破坏祖制”的声音,都将不攻自破。
之前纳蒙古女子入宫,朝臣说他“违逆祖制”。
推行番薯种植,说他“乱改农政”。
整顿边军,说他“苛待将士”。
可现在呢?
他“破坏祖制”,却换来了辽东大捷,斩了努尔哈赤这个心腹大患!
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些僵化的祖制,早已不适应如今的大明。
说明他的新政,才是挽救大明的正确道路!
只要一直赢下去,只要不断拿出实打实的功绩,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