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脑袋削落!”
孙元化额角青筋暴起,盯着皇帝手中不断比划的火器。
那些他日夜钻研的改良方案,此刻在帝王剖析下竟显得如此苍白。
“记住,火器的精髓在于‘制敌于百步之外’!”
“而且……”
“朕要的不是缝缝补补的应急之策,而是能让建奴不敢踏近一步的神兵!把射程提上去,把装填速度缩到眨眼之间,让火铳不惧风雪沙尘,这,才是破局之道!”
说完火铳,朱由校再走向火炮。
“孙卿,你且细看。”
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寂静的校场中激起阵阵回响。
“这些火炮看似威风凛凛,可若是连建奴的营垒都打不到,威力再大又有何用?射速迟缓,等第二炮装填完毕,敌军早已冲到阵前;精准度差,十发九空,不过是白费火药!”
孙元化听完,吓得又跪伏了下去。
“起来!”
朱由校快步上前,伸手将他扶起。
“朕并非苛责于你。兵仗局能有这般成果,已是不易。但你要明白,在辽东的冰天雪地里,建奴正在虎视眈眈。我们的火器,必须要做到更远、更快、更准、更狠!”
孙元化抬起头,望着皇帝眼中灼灼的光芒,心中豁然开朗。
“陛下圣明!臣定当以射程、射速、威力、精准为纲,全力钻研!”
朱由校微微颔首,神色稍缓:“此番改良,确有可取之处。噜密式枪机、火炮追责铭文,可先造一批投入实战检验。但更多的……”
他目光扫过满地的试验器械,说道:“还需精益求精。记住,火器之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臣遵旨!”
吩咐完毕,朱由校转身走向仪仗。
明黄龙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他回望校场,心中思绪万千。
兵仗局的这些成果,虽未达预期,但至少已迈出了第一步。
改革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就像这校场上的火炮,每一次轰鸣都伴随着风险,每一次改进都需要无数次的试验。
但起码开始了不是?
并且,对于改革器械,朱由校要表露出对它的重视
他要让朝臣们都知道,他这个皇帝对此事十分上心。
“传朕旨意,兵仗局所需工匠、银钱、物料,一概优先供给!任何人不得阻拦!”
之后,他再转头看向孙元化。
“孙卿,对于火器改良研制,还需要继续下去,朕看好你。”
说完勉励的话,朱由校乘上帝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