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高规格的庆典之一,通常用于平定重大边患或叛乱后,将俘虏、战利品献于列祖列宗灵前,既显武功,又昭孝道。
自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屡战屡败,太庙中已有多时未曾有过这般盛事了。
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道:“正是。赫图阿拉乃建奴伪都,此番焚其宫室、斩其宗室、获其重宝,正是扬我大明国威、壮我军民士气的良机。
朕意,待毛文龙等人班师回朝,便择吉日往太庙献俘,以告慰太祖高皇帝以来列祖列宗之灵,也让天下人看看,我大明锐士,足以荡平边寇!”
他这话,既是宣告,也是试探。
献俘大典的规模、流程,乃至封赏的厚薄,都关乎朝堂风向。
他要借这场大典,不仅彰显胜利,更要向所有阻挠新政的势力传递一个信号。
如今国威正盛,改革之势,不可逆转。
方从哲与孙慎行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
孙慎行作为礼部尚书,掌管祭祀礼仪,当即起身奏道:“陛下圣明。太庙献俘,合乎礼制,既能告慰先帝,又能激励军民,臣礼部定会尽心筹备,不敢有丝毫差池。”
袁可立也起身附和:“臣附议。将士们在辽东舍生忘死,正该以最高规格的荣耀相待,如此方能让边关将士知陛下不忘其功,日后更能奋勇杀敌!
“好。”
朱由校颔首,目光转向孙如游与孙慎行。
“太庙献俘之事,便交由两位孙卿主持,务必办得隆重得体,彰显我大明威仪。”
两人起身领命:“臣等遵旨。”
此事论完,朱由校话锋再转:
“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事要与诸位商议,朕有意在京师设立‘忠烈祠’,将那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将士灵位供奉其中,四时祭祀,永世不绝。”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一字一句道:“凡能入忠烈祠者,其家眷由朝廷供养,免除赋税徭役三十年。若有遗孤,由官府出资教养,直至成年。”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方从哲捋着胡须,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这般厚待阵亡将士的家眷,无非是要激励前线将士奋勇杀敌。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今再加一份身后哀荣与家族保障,将士们自会更愿效死力。
而袁可立看得更深一层。
他久与士卒同吃喝,深知边军将士的苦楚。
许多人浴血奋战,死后却家破人亡,妻儿流离。
陛下设忠烈祠,不仅是给死者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