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帝破格提拔的帝党骨干,这场胜仗不仅验证了天子的识人之明,更给他们这些‘幸进之臣’镀上了一层金身。
陛下擢他们入内阁,并非是凭个人喜好。
那完全是看能力的。
就似陛下重用熊廷弼一般!
李汝华已经飞快地盘算起来:有了这场军功打底,那套筹划多时的税制改良方案,或许能在朝议上搏一搏了。
内阁首辅方从哲接到如此任务,眉头先是一紧,继而缓缓舒展。
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苍老的面容上浮现出一种果然如此的释然。
“熊廷弼竟真让他做成了。”
不远处,次辅刘一燝先是脸上露出喜色,但这喜色,很快就在他脸上消融,转而为之的是担忧。
在他身侧,朱国祚的表情则是喜忧参半。
“这捷报来得真不是时候啊。”
刘一燝轻叹一口气。
之前,他们还在商议如何借辽东战事不利之机,劝皇帝‘远厂卫、亲贤臣’,彻底肃清朝堂。
谁曾想,熊廷弼这个倔脾气竟真打出了自萨尔浒以来的第一场大胜仗!
“陛下圣明!”
“天佑大明!”
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刘一燝的嘴角扯出一个僵硬的笑容。
不管怎么说,总算打了个胜仗不是?
至于劝谏陛下的事情,总会找到机会的。
“诸位,按捷报所载战功,即刻拟旨封赏。抚恤之事,亦需一并办理妥当。”
方从哲轻叩案几,苍老的声音在内阁值房内回荡。
皇帝对此事何等重视,在座诸公心知肚明。
不过一盏茶功夫,六部堂官已齐聚文渊阁。
兵部尚书捧着功劳簿细核,户部侍郎拨着算盘核算钱粮,礼部郎中则翻检《大明会典》寻找封爵依据。
茶香氤氲间,方从哲望着窗外的宫墙,忽然轻叹:“今日见陛下与皇后同辇而行,倒是琴瑟和鸣之象。若能早日诞下皇嗣,实乃社稷之福。”
“方公所言极是。”
刘一燝接过话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皇后贤淑端庄,若能常伴君侧,劝陛下亲贤臣、远厂卫”
话未说完,但满座皆是宦海沉浮之辈,岂会听不出弦外之音?
“刘公莫不是想学东汉那些外戚干政的把戏?洪武之时,便已有祖制,言之后宫不得干政!”
孙如游话里带刺。
刘一燝脸上的表情一顿,撇过脸去和朱国祚耳语。
茶汤渐凉,值房内的私语却愈发